3dp_kingtut_damaged_beard-e1450353584915.jpg (92.37 KB, 下載次數(shù): 187)
下載附件
2015-12-21 16:22 上傳
修復前的胡須根部有明顯的膠水痕跡
2014年8月,價值連城的古埃及圖坦卡蒙法老黃金墓葬面具的胡須部分因為埃及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意外觸碰脫落了。當時為了不影響展出,他們只是進行了簡單的修復,使用不適合的環(huán)氧樹脂膠水將胡須粘了上去。不過由于用量過大,胡須的斷裂處留下了明顯的粘合痕跡。于是到了2015年的10月,博物館請來了文物修復大師德國人Christian Eckmann。它帶領(lǐng)德埃兩國的專家團隊成功地修復了胡須,而在這個過程中,3D掃描技術(shù)起到了絕對的關(guān)鍵作用。
“我們不清楚膠水滲透進胡須的深度,所以不知道將胡須取下要花多久時間。我們嘗試了一些機械的方法,比如用木棍,不過最后還是采用了輕微加熱的辦法”Eckmann表示。
3dp_kingtut_restoredbeard-200x300.jpg (13.7 KB, 下載次數(shù): 217)
下載附件
2015-12-21 16:22 上傳
據(jù)中國3D打印專業(yè)媒體平臺南極熊了解,3D掃描技術(shù)在修復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地方在于幫助團隊確定了需要清理的膠水量,以及找到了去除它們的最佳方法。因為環(huán)氧樹脂是一種非水溶性的樹脂材料,所以沖洗的辦法起不了作用,而物理方法又有可能損傷到面具。于是在深思熟慮后,團隊選擇了加熱令膠體軟化的方法。最后,他們終于使用木制工具和抹刀將膠體一點點地清除干凈了,而這個過程足足耗費了他們2周的時間。
3dp_kingtut_restoredmask.jpg (84.62 KB, 下載次數(shù): 190)
下載附件
2015-12-21 16:22 上傳
清理完畢后,團隊使用了另一種材料 — 蜂蠟將胡須再次粘了上去,而效果就如同它從未掉下來一樣自然。目前,這件珍貴的文物已經(jīng)成功“復出”,重新回到了開羅博物館中。
延伸閱讀:《Artec攜手Threeding掃描保存東正教文物并提供相關(guān)3D打印服務(wù)》
via 3dprint
|
上一篇:空客訂購首臺超級金屬3D打印系統(tǒng)MetalFAB1下一篇:哈佛畢業(yè)生開發(fā)出可靈活移動的輪式3D打印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