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近期,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團隊、核醫(yī)學科譚麗玲主任團隊和嘉一高科三方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江西省口腔頜面外科首例「3D 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導下放射粒子植入術」,填補了江西省口腔頜面外科數字化、微創(chuàng)、精準治療的空白,打開了江西省口腔頜面頭頸惡性腫瘤微創(chuàng)治療的新篇章,為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
f5c53214648d861d1c276f7bc19f2ff8.jpg (58.27 KB, 下載次數: 137)
下載附件
2021-2-25 10:05 上傳
△術中在 3D 打印導板下植入粒子
患者為 84 歲的吳爺爺,半月前在外院診斷為右腮腺腺樣囊性癌,因腫瘤侵犯面神經主干造成面癱,且患者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家屬攜患者輾轉省內多家醫(yī)院均被婉拒,隨后來到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口腔科就診。
入院后影像學檢查結果發(fā)現腫瘤主要位于腮腺深葉,大小約為「3.5 cm*3.1 cm」,侵犯翼內、外肌,包繞面神經,頸內、外動脈,頸內靜脈和下頜骨升支等重要解剖結構,加之患者罹患多種系統(tǒng)性疾病,如采用手術切除,術中、術后出現心血管意外風險較高,伴隨右側顏面部全面癱、面部塌陷,咬合錯亂等后遺癥,生活起居各方面將給家屬帶來沉重負擔。
480903018d17763316c8592a2ce1bb00.jpg (77.09 KB, 下載次數: 117)
下載附件
2021-2-25 10:05 上傳
綜合考慮后,頜面外科團隊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病情,為患者擬定了「3D 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導下放射粒子植入術」。該種治療手段通過 3D 打印導板引導,將放射粒子植入腫瘤內部或腫瘤周邊,通過放射粒子持續(xù)釋放低劑量射線不斷殺傷腫瘤細胞,具有精準治療、微創(chuàng)、副反應輕微等特點,是目前口腔頜面頭頸腫瘤治療的新型手段,在江西省的開展尚屬首例。
手術前,口腔頜面外科團隊和核醫(yī)學科譚麗玲主任團隊,根據腫瘤靶區(qū)范圍運用放射粒子植入計劃系統(tǒng)避開頸部重要神經、血管精心設計粒子植入路徑,通過與 3D 數字醫(yī)療領域知名企業(yè)嘉一高科共同合作完成三維立體個性化粒子植入導板的制作,以確保放射粒子的精準植入。
在手術室護士陳濤、劉得承、陳佳琪和麻醉科郎海麗醫(yī)師的幫助,歷經 1 小時順利完成手術,未出現頸部重要血管和神經的損傷。術后當天下午患者即可下床活動,除術區(qū)輕微腫脹外,患者未出現其他不良反應。術后 ECT 驗證發(fā)現粒子分布、腫瘤靶區(qū)劑量與術前計劃完美吻合,照射靶區(qū)完全覆蓋病灶。目前患者病情平穩(wěn),身體狀態(tài)良好,已辦理出院
7668c2c74c3e8820a0b0e17596d2f99d.png (144.13 KB, 下載次數: 121)
下載附件
2021-2-25 10:05 上傳
△患者術后 ECT
b6c89797266ac2c74dd914375cb88d20.png (102.01 KB, 下載次數: 129)
下載附件
2021-2-25 10:05 上傳
△手術醫(yī)療團隊合影
881978c0e492a793819be0f55444cd48.jpg (51.19 KB, 下載次數: 126)
下載附件
2021-2-25 10:05 上傳
△患者出院前與二附院口腔頜面外科團隊合影
該技術主要依據患者影像學信息和放射粒子植入系統(tǒng)設計進針路徑、粒子分布,利用 3D 打印技術制造個性化非共面模板,精確引導放射粒子的植入,達到腫瘤所需劑量最大化和正常組織劑量最小化的目的,真正做到精確、微創(chuàng)治療。
與傳統(tǒng)手術方式相比,它具有腫瘤局部照射劑量大、周圍正常組織損傷小等特點,真正做到「適形」治療,減少了并發(fā)癥,節(jié)省患者手術時間,減少感染,加快術后康復速度。該治療技術對中晚期惡性腫瘤、術后復發(fā)或殘留及不能耐受其它治療手段的患者均有獨特的優(yōu)勢。
|
上一篇:體積式3D生物打印,Readily3D開發(fā)人類胰腺活體模型用于糖尿病藥物研究下一篇:山東泰安一女子下頜長腫瘤 ,通過3D打印技術實現再造“新下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