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軟熊 于 2016-12-2 10:38 編輯
人身體里有原癌基因,外界環(huán)境是誘因,關鍵是誘因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癌癥自然也就多起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中國近些年癌癥增長曲線圖和男女比例圖。
bde374f492814558a675dad689adcd1c_b.png (86.53 KB, 下載次數(shù): 189)
下載附件
2016-12-2 10:30 上傳
e7612d9678cb121e694ec63f6baf8eca_b.png (87.92 KB, 下載次數(shù): 191)
下載附件
2016-12-2 10:30 上傳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在醫(yī)生眼中再普通不過的專業(yè)知識,腫瘤患者聽來卻如天方夜譚,嘴里念叨的只有一句:“醫(yī)生,我就相信你,都靠你了!逼鋵,有的醫(yī)生心里也可能打著鼓:CT只看個大概,具體情況還得手術才知道。而3D打印技術的出現(xiàn)和運用,改變了腫瘤外科手術前“兩眼黑”的局面。
detail.jpg (14.45 KB, 下載次數(shù): 201)
下載附件
2016-12-2 10:27 上傳
“3D打印技術是數(shù)字化外科的一部分,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制作3D模型,術前進行可視化手術設計和模擬,協(xié)助制定復雜手術方案,精確制作個性化修復方案,術后量化評估手術效果。有了這個技術,腫瘤侵犯多寬,要怎么切,切掉以后怎么修復,一目了然。”四川省抗癌協(xié)會甲狀腺癌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y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腫瘤整形外科學組委員、四川省腫瘤醫(yī)院外科中心副主任王朝暉教授說。
以前想起截骨“就覺得累”
日前,Z女士因下頜骨鱗癌,找到王朝暉教授。CT顯示,她的右下頜已經(jīng)被腫瘤啃得支離破碎,必須切除大塊下頜骨。腫瘤切除并不是手術的難點。關鍵在切除后下頜骨的修復重建。目前,應用自體腓骨或髂骨,塑造成頜骨形狀、修復缺損,是最常用的手段。通過血管吻合,移植骨有血供,能耐受術后放化療。
103201wei9syar9ehqds9x.png (167.58 KB, 下載次數(shù): 205)
下載附件
2016-12-2 10:33 上傳
按照傳統(tǒng)方法,醫(yī)生要在手術過程中,截斷腓骨,然后取一部分,彎成頜骨的形態(tài),再做植入!霸跀(shù)字化外科技術介入醫(yī)學界之前,這類手術全憑直覺。術前,沒法精準判斷下頜骨要切多少。小腿腓骨是直的,需要分段截開、塑形,如何截骨也是問題。手術醫(yī)生要憑感覺,一邊截,一邊調(diào)整形態(tài)、打磨,有時費很長時間才能拼接到位,但仍無法達到精準。術后患者的咬合也不一定滿意!蓖醭瘯熃淌谡f。
當時,這樣一臺手術要從上午9點,一直做到晚上。所以曾經(jīng)一度,聽到要做骨重建手術,手術醫(yī)生想想都覺得“累”。
3D輔助 手術精準到0.01毫米
在王朝暉教授看來,3D打印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它更是一種“全能工具”,擔負著精確醫(yī)療、推進溝通、醫(yī)學教學等功能。以Z女士為例。術前,技術團隊用計算機數(shù)據(jù),制作了1:1的下頜骨模型,并通過計算機模擬出下頜骨截骨的1.0版本。王朝暉教授認為不妥:“這是鱗癌,術后的安全邊界不夠。截骨的角度也不好,不便重建、修復”。
f0f86ba8edaaebd7cc393a6c0303ad9a.jpeg (30.84 KB, 下載次數(shù): 191)
下載附件
2016-12-2 10:24 上傳
很快,2.0版本出臺,并成為最終方案。在2.0版本的基礎上,技術團隊設計了手術截骨引導板和下頜骨重建模型。
aa7d113b4045b8e1e634632a46834675.jpeg (28.75 KB, 下載次數(shù): 193)
下載附件
2016-12-2 10:24 上傳
然后,技術團隊根據(jù)缺損范圍,設計出腓骨截骨形態(tài)、長度及截骨導板。據(jù)說,精細到了0.01毫米。
97c33965226ca1f90842badd9f52f4fb.jpeg (12.23 KB, 下載次數(shù): 202)
下載附件
2016-12-2 10:25 上傳
最終,技術團隊應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了1:1的下頜骨模型、腓骨模型,及各個截骨引導板。醫(yī)生根據(jù)引導板進行切割即可。這保證了手術準確性。
bd4a4da0fb56ff43381ec765207cfff6.jpeg (28.79 KB, 下載次數(shù): 220)
下載附件
2016-12-2 10:24 上傳
術前,王朝暉教授拿著3D打印模型,向患者、家屬解釋手術方案。他們一聽就明白。這能形成良好有效的醫(yī)患溝通,減少糾紛可能。醫(yī)療組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及3D打印模型,更直觀地進行術前討論、模擬手術范圍,便于手術方案制定及團隊合作。還可以應用3D模型進行學生教學。11月初,患者成功接受了右下頜骨節(jié)段切除術,小血管吻合血管化腓骨移植精確重建下頜骨。術后,其面部外觀和咬合功能非常理想。
2b3143a699376e13b8e729568a060993.jpeg (34.05 KB, 下載次數(shù): 221)
下載附件
2016-12-2 10:24 上傳
術后,她還可以拿著模型和放療科醫(yī)生溝通,利于放療科醫(yī)生制定下一步放療計劃。
目標:提高生存質(zhì)量!
因為“下刀”精準,手術時間大幅縮短,患者術中出血少,康復更快。不影響術后放療,且外觀美容效果滿意、咬合功能良好。這對患者的綜合治療,早日回歸社會、提高生活質(zhì)量,大有裨益。
3D打印在口腔科或整形科運用比較早,技術本身已經(jīng)很成熟了。腫瘤修復外科醫(yī)生是站在前人的肩上,將整形外科技術應用于腫瘤外科。學科交叉產(chǎn)生新技術,最終患者獲益。南極熊覺得,3d打印在精準治療的路上越走越遠。精準外科代表了“術前精確設計、術中精細切除、術后精致展現(xiàn)”。對于腫瘤外科醫(yī)生,積極擁抱新技術,是跟上行業(yè)變化的堅實一步。隨著人們對精準外科和快速康復外科的要求,3D打印技術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必將成為醫(yī)療領域發(fā)展的熱點之一。
南極熊,3D打印專業(yè)媒體平臺。點擊進入網(wǎng)址http://m.lhkhtyz.com/
來源:醫(yī)學界腫瘤頻道
延伸閱讀:
3D打印+VR技術成功切除肝臟腫瘤
甘肅醫(yī)院成功借3D打印模型輔助實施腫瘤切除手術
|
上一篇:3D打印開辟個性化醫(yī)療時代,醫(yī)療專題培訓在廣州舉辦下一篇:濱醫(yī)附院神經(jīng)外科成功實施3D打印技術指導下面肌痙攣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