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注意到了商用3D打印機制作巨頭Stratasys以5億美元收購了MakerBot。 作為桌面型3D打印機制造商的領頭公司,MakerBot在不斷的開發(fā)更新硬件配置的同時,也沒有放松過對他們配套軟件MakerWare的開發(fā)。使用過或者了解過桌面3D打印的人會知道,在模型結構有部分懸空的時候,這種層層疊加的技術在處理這些結構時,沒有支撐結構是不行的。 在打印完成后移除支撐結構后,會留下不平整的口水印,過多的支撐結構會嚴重影響打印的體驗。 不論是開源的3D打印軟件還是MakerWare,都會智能的生成支撐結構,但從上面的圖片上看,新版的MakerWare優(yōu)化了算法,盡量減少避免了不必要的支撐。這能讓以前不理想的打印結果變得更容易接受。 在看到MakerBot優(yōu)化了配套軟件的同時,我們不禁想到在被Stratasys收購后,會對下一代的MakerBot Replicator的設計產生怎樣的影響?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下一代的Replicator會和現在的有很大的區(qū)別或者說是進步。 (文章來源:三觀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