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論壇(簡稱 MIT-CHIEF) 是美東地區(qū)最大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平臺,匯集了美國最尖端的人才和項目,融合了中國和美國的各項優(yōu)勢資源。在剛剛過去的七月里,十六支涵蓋醫(yī)療健康,新能源,教育及金融等領域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和 MIT-CHIEF 一起,走訪了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四大城市和與其相關的創(chuàng)業(yè)合作基地,與當地的政府,企事業(yè)單位代表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與交流。我們采訪到了其中的十一支團隊。
QQ截圖20160829102520.png (149.45 KB, 下載次數: 227)
下載附件
2016-8-29 10:27 上傳
CartilaGen Co 是一家由美國著名醫(yī)學院骨科醫(yī)生和生物醫(yī)學工程師創(chuàng)立的骨科生物制劑和器材公司。公司創(chuàng)始團隊擁有二十多年的運動損傷,骨關節(jié)炎病理生理和生物活性材料方面的深厚科研實力,同時在 3D 生物打印領域擁有核心技術。目前,CartilaGen 專注于開發(fā)用改變病程的藥物,復合生物材料藥物載體,3D 生物打印活性內植物和可穿戴給藥裝置,用于治療由于創(chuàng)傷,過度運動,和老化引起的關節(jié)損傷和骨關節(jié)炎。
QQ截圖20160829102526.png (104.05 KB, 下載次數: 232)
下載附件
2016-8-29 10:27 上傳
Skelmet 是一家通過 3D 掃描和 3D 打印等前沿技術顛覆傳統(tǒng)制造業(yè),打造個性化定制化可穿戴產品的公司。其通過智能設計+柔性生產的模式自動設計并生產出適配于每一個消費者的可穿戴產品。Skelmet 的核心智能設計包括人體 3D 掃描模型的特征識別與處理,以及產品的自動設計建模技術。目前的研究主要圍繞人體的頭部展開,其覆蓋產品包括眼鏡,頭盔,面罩等等。
機器之心有幸采訪到 CartilaGen 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 CEO 于寅博士, 還有 Skelmet 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 CEO 曹宇及 COO 王雨亭。生物科技的創(chuàng)新與定制化可穿戴產品理念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兩支風格不同的團隊是如何作答的。
QQ截圖20160829102532.png (262.5 KB, 下載次數: 232)
下載附件
2016-8-29 10:27 上傳
(左一)于寅 :CartilaGen 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 CEO。醫(yī)學博士,生物醫(yī)學工程博士。在哈佛大學醫(yī)學院以及美國麻省總醫(yī)院做研究員,主要是研究方向是再生醫(yī)學和 3D 生物打印。(左二)曹宇 Skelmet 的 CEO。本科畢業(yè)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研究生畢業(yè)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學院。目前主要負責管理公司的發(fā)展方向以及產品技術開發(fā)。(右一)王雨亭 Skelmet 的 COO。畢業(yè)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獲數學和物理雙學位。后就職于知名建筑師事務所 Safdie Architects,專攻基于數學原理的建筑設計。目前主要負責內部公司管理,包括人力,財務和市場推廣方面。
Synced: 三位好!能否簡短的和機器之心的讀者介紹一下各自的團隊還有公司的產品?
于寅:我們公司(CartilaGen)主要是由生物醫(yī)學工程師,大數據工程師,骨科醫(yī)生,還有前世界 500 強公司的產品經理組成。我們主要從事的是跟骨科相關的一些生物制劑,細胞治療和醫(yī)療器械,用再生醫(yī)學的方法,研發(fā)出針對運動創(chuàng)傷和骨關節(jié)炎的含藥生物材料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植入假體,用于疾病的日常預防,手術治療還有術后的康復。
王雨亭:我們(Skelmet)是解決了穿戴產品不適配的問題。我們通過 3D 掃描和 3D 打印技術為每個人量身定做只屬于他們的產品。這個想法最初是來自于曹宇。
曹宇: 對,我大學的時候騎摩托車,發(fā)現(xiàn)頭盔非常夾頭,到了美國之后發(fā)現(xiàn)原來外國人的頭部很圓,臉很小。其實,中國人和外國人的臉部是有很大差異的。市場上 90% 的頭盔和眼鏡相關的可穿戴產品是為西方人設計的,不太符合中國人的人體工學。那為什么不用一種比較友好的方式來解決這種問題呢?后來我想到結合不同的算法,利用 3D 掃描和 3D 打印技術給每人設計不同的產品。
Synced: 剛才 Skelmet 講了自己的契機, 是因為生活中的一個發(fā)現(xiàn)開始這方面的研發(fā)和嘗試。那 CartilaGen 團隊開始的初衷是什么呢?
于寅:我在國內做了一段時間的骨科醫(yī)生,來到美國讀生物醫(yī)學工程專業(yè)的博士,同時在醫(yī)院的骨科工作,主要是從事再生醫(yī)學研究的。我和我同事在學校里面做出了一些成果并有了專利,同時意識到這些技術在臨床轉化方面的價值,而現(xiàn)在這個公司就是在使用并且繼續(xù)開發(fā)這些專利的應用,試圖通過資本的幫助,盡快地將這些技術實現(xiàn)臨床應用,惠及病人。所以說成立公司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學校也很支持和鼓勵,再加上一開始就受到了一些資金的支持,事情就做起來了。
Synced : 那對于這種科研向的項目,往往會遇到很多研究上的技術難題,在你們的發(fā)展過程中,遇到最大的技術難題是什么?
于寅:我們現(xiàn)在的專利技術是經過了過去的六到七年的不斷完善而成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必須經過基礎生物醫(yī)藥方面的研究,材料學的研究,動物實驗,臨床前試驗,每一步的成功與否,都是挑戰(zhàn)。后期最大的壁壘就是怎么才能盡可能快的獲得 FDA 和 CFDA 的批準,并且順利完成臨床試驗,進入臨床的使用。
Synced: 除了技術方面,在市場或者推廣方面有沒有什么困難呢?
于寅:我們目前處于研發(fā)階段,暫時并沒有涉及市場推廣。目前的主要困難是融資,期初我們在美國尋求非股權融資 (可轉債),因為對投資人和創(chuàng)業(yè)人來說,早期的估值比較難說。但通過這次中國行,回國談了之后,國內的投資人都比較傾向股權融資,我們現(xiàn)在也開始考慮股權融資。后期進入國內,如何做好市場和醫(yī)療審批和銷售方面的渠道非常重要,所以對于融資而言,我們不單單是找資金支持,而是希望找更了解國內市場的合作關系,例如專業(yè)的醫(yī)療投資機構,有醫(yī)療方面的資源和政府資源的對接。同時也希望尋找熟悉國內醫(yī)療行業(yè)運作的有經驗的人加入我們團隊,來克服可能預見的回國落地和開展業(yè)務方面的困難。
Synced: 謝謝! 那在 Skelmet 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呢?
王雨亭:對于團隊而言,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人才需求,因為我們做的事之前沒有人做過,加之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系統(tǒng),需要具有很強的知識綜合能力的人,所以前期我們只能先自己學各種知識,然后再教給其他員工,F(xiàn)在團隊里做設計的大多數是工程學出身的,所以如何重新定位他們的工作,如何重新學習設計,并將軟件或者算法方面的東西結合到設計中去也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曹宇:我們認為,現(xiàn)今不管互聯(lián)網也好,信息技術也好,都是在操縱信息。我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信息技術會最終影響到產品制造。我們現(xiàn)在是用編程的手段去操作這個產品設計,也就是說,未來的設計師是設計一種算法或者是很多算法,通過算法進行自動設計,而不是親手去操作,這整套工程體系,和商業(yè)模式都是全新的。除了人才的需求外,我們現(xiàn)階段需要盡快地把產品商業(yè)化,這樣才有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和人才的積累。
QQ截圖20160829102541.png (411.95 KB, 下載次數: 328)
下載附件
2016-8-29 10:27 上傳
圖片說明:Skelmet 的核心智能設計包括人體 3D 掃描模型的特征識別與處理,以及產品的自動設計建模技術。目前的研究主要圍繞人體的頭部展開,其覆蓋產品包括眼鏡,頭盔,面罩等等。
Synced:談到產品和商業(yè)化的問題,你能否深入給我們講解一下你們這個商業(yè)模式給消費者帶來的好處?
曹宇:商業(yè)模式的話,現(xiàn)有的可穿戴產品,都是通過鑄造或鑄模的方式來制作的,一樣的產品戴到不一樣的人身上會有很多問題。并且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通常需要到各種店鋪去試戴,占用了許多線下店鋪的資源和消費者的時間,甚至很多消費者一輩子沒戴過真正適配的產品。我們的系統(tǒng)就能完全解決這些問題。無論是對節(jié)約消費者的時間投入,提高產品的價值和實用性,還是提高生產效率,我們可以說解決了困擾消費者和傳統(tǒng)制造業(yè)數十年的難題。
Synced: 制定化本身也滿足了未來社會個性化的需求。那么,相同的,對于 CartilaGen,你是如何看待你現(xiàn)在所屬的這個領域的發(fā)展趨勢?
于寅: 首先我們公司給自己的定位是給我們所在領域的疾病治療帶來新的思路和治療標準。以往和當前對于組織器官疾病的通常的做法是,我把病人病變的組織切除或是使用金屬和塑料假體給病人做替代,F(xiàn)在比較新的理念是促進病人自己的身體去再生它來修復它,這是在未來的 5 到 10 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比較推崇的治療方案。另外,在疾病或者發(fā)病之前(預防性治療),通過基因檢測也好或者對病人的生理病理指標進行追蹤分析,在發(fā)病的最早期階段就采取有效的手段阻斷這個疾病后續(xù)的發(fā)展。我們做的是骨科的東西,主要針對運動損傷和老年人的骨關節(jié)炎。運動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損傷,比如像現(xiàn)在中國有很多人開始喜歡跑步,跑馬拉松,大家都會感覺到膝蓋的疼痛。我們研發(fā)的一個佩戴裝置可以在運動的過程中,穩(wěn)定運動人群的膝關節(jié)來阻斷或者預防關節(jié)創(chuàng)傷的產生,同時我們開發(fā)出相關的含藥生物材料,就是在創(chuàng)傷發(fā)生后盡早地進行治療,使它不會在年紀變大之后產生骨關節(jié)炎。另外,我們跟 Skelmet 一樣,他們用 3D 技術打印做定制化產品,我們用 3D 生物打印技術做組織器官的植入物。這種產品是通過植入帶有生物活性的材料來修復受到創(chuàng)傷的病人的軟骨和骨組織。我們各個技術整合起來會降低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和并發(fā)癥,并做到個性化的靶向治療,能最有效地發(fā)揮病人身體上的再生修復的能力,更自然的緩和甚至治愈疾病。
QQ截圖20160829102549.png (510.19 KB, 下載次數: 283)
下載附件
2016-8-29 10:27 上傳
圖片說明: CartilaGen專注于開發(fā)用改變病程的藥物,復合生物材料藥物載體,3D生物打印活性內植物和可穿戴給藥裝置,用于治療由于創(chuàng)傷,過度運動,和老化引起的關節(jié)損傷和骨關節(jié)炎。
Synced: 謝謝!因為兩個團隊都是剛剛參加了 MIT-CHIEF 的中國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次中國行的經歷和感受嗎?
于寅:在來波士頓之前我就知道 MIT-CHIEF 這個組織了,但之前一直在美國中部地區(qū)讀書,并沒有很好的接觸,正好這次知道他們要舉辦中國行, 就報名參加了,經過篩選很榮幸我們選上了。因為我們打算今年年底在國內落地,所以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最大的期待就是見到相關行業(yè)的專業(yè)投資人,獲得融資的機會,再者就是看看各個城市不同的需求以及當地政府的支持力度,看有沒有政府的資源我們能獲取來幫助我們在國內落地。所以,這些目標都實現(xiàn)了,感覺 MIT-CHIEF 是一個很靠譜的團隊。
王雨亭:因為我們之前就認識 MIT-CHIEF 的主席和副主席,所以對于他們個人還有這個團隊還是挺了解的。這次中國行,剛開始并沒有抱那么大的期望,因為不太清楚它整個流程或是規(guī)劃是怎樣的。但通過一圈多個城市的走訪,接觸到了很多資源,包括供應商,生產商以及投資人,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除此之外最大的驚喜,是人,因為創(chuàng)業(yè)過程很艱辛,能收獲一群志同道合的可以一起分享資源經驗的小伙伴,我感覺特別難得。
QQ截圖20160829102559.png (686.38 KB, 下載次數: 308)
下載附件
2016-8-29 10:27 上傳
Skelmet 團隊在 MIT-CHIEF 中國行
Synced: 那你們認為, 在中美的創(chuàng)業(yè)文化上,或者在整個大的政策和國家的支持上面,環(huán)境上有沒有特別明顯的不同和相同?
王雨亭:最大的感觸是中國整體效率非常高,微信太強大了。因為在美國,每一次想找一個人,都會需要發(fā)郵件給他,一來一回,這個溝通過程往往不夠流暢效率也偏低。但是這次在中國的感受就不一樣,比如有一次,我去一個辦公室見一個投資人,當場聊完了以后他馬上打電話給另一個可以對接資源的人,過了 20 分鐘,我就在另一個人的辦公室,這種效率在美國是絕對不會有的。
于寅:我也遇到了類似的事。就是在深圳的時候,一個一直跟我們有接觸的投資機構,我跟他們投資經理談,談了一個多小時后他說,「走,我?guī)闳ヒ娢覀兺哆^的另一個公司」。因為當時他覺得我們和這家公司有合作的可能性。于是我們打了個車就去那個公司和他們的負責人開始談項目了。他們和我們這些創(chuàng)業(yè)者一樣,都很拼命,我們從下午五六點一直談到晚上十二點多,關于怎么挖掘項目,關于合作的可能性等等,同樣的事兒也發(fā)生在北京,兩次都是和投資人一直談到深夜。
QQ截圖20160829102607.png (399 KB, 下載次數: 239)
下載附件
2016-8-29 10:27 上傳
CartilaGen 團隊在 MIT-CHIEF 中國行
Synced: 公司都是在這邊建立起來的。經過了這次,是否比原來更想回國落地,還是國內競爭壓力太大,還是覺得這邊的環(huán)境更合適一點?
王雨亭: 我因為從小出國,對中國發(fā)展缺乏深入了解。這次回去以后,覺得無論從市場,效率還有投資這塊,中國機會都非常多,所以接下來會開始拓展中國市場。現(xiàn)在我們主要做的是一款基于公路騎行用戶的發(fā)燒級的眼鏡。不僅完全保證適配性,由于 3D 打印的靈活性,用戶還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加入很多個性化的功能和選擇。公路騎行在美國這邊用戶群體很大,運動眼鏡的市場也非常成熟,我之前不太清楚中國體育界和騎行界到底發(fā)展到了一個什么程度,這次回去接觸了一些運動平臺,發(fā)現(xiàn)這是個極速增長的市場,給我們提供了極大的拓展機會。
于寅: 我們之前做市場計劃的時候其實是兩塊,一塊中國,一塊美國。我們針對的病人人群,中國病人的數量是美國的四到五倍左右。但是中國這個市場,已開發(fā)的市場的體量大概是美國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我們這次回去跟同領域的投資人聊過之后,他們也有一個共識,在國內現(xiàn)在做這個方向的現(xiàn)在比較少,或者說幾乎是沒有。但在未來,五到十年之后,這個領域肯定是有那么幾家公司能發(fā)展起來。所以我們是計劃要回去,主要重心放在國內來做這個公司。
Synced: 感謝幾位分享你們中國行的一些感受及接下來的市場規(guī)劃,F(xiàn)在我們聊回產品技術本身,技術永遠都是最值得深聊的話題之一。那首先問 CartilaGen 這邊,能請您介紹一下你們公司的「可穿戴性給藥裝置」嗎?具體長什么樣?具體會有怎樣的功能?
于寅:我們公司的創(chuàng)新是將傳統(tǒng)的通過系統(tǒng)性的口服給藥手段進行改變。我們有一個新型的生物材料可以直接通過注射器或是其他手術手段注射到病人受到創(chuàng)傷的關節(jié)內部,達到完全的「靶向治療」。這樣以來,大大減少了系統(tǒng)性的副作用。比如說,口服鎮(zhèn)痛藥消炎藥會出現(xiàn)胃出血。但是我們能做到,哪里痛就給你治療哪里,而且直接針對造成損傷的治療靶點,這就是所謂的靶向給藥。另外,可穿戴的裝置主要是針對運動人群,運動過程中你穿戴在膝關節(jié)上的給藥裝置, 它整體外形很像一個護膝,里面會有能穿透你皮膚的小分子化合藥。在你運動過度的時候,機械力的刺激就會激活那個膝關節(jié)的裝置,對藥物進行釋放。這樣你就會及時接受到鎮(zhèn)痛藥,就不感覺到疼了。我們看足球比賽運動員扭傷了之后通常要下場補藥,但如果用了這個裝置,他們就不需要了。下一步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會希望這個裝置能監(jiān)控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的肌肉和膝關節(jié)運動數據,即作為擁有信息反饋功能的可穿戴裝置。這樣的話,在運動的過程中,教練就可以在場邊監(jiān)控,如果球員的肌肉感覺到疲勞,數據反饋到監(jiān)控器上,那教練就可以把球員換下來避免運動損傷。這個是我們后續(xù)的開發(fā),F(xiàn)階段我們正在研發(fā)一個感應器,可以感受到運動時人的肌張力變化。
Synced: 那就是,之后也會結合醫(yī)療大數據這方面的。一些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有一些骨關節(jié)的創(chuàng)傷,如果他們戴上 CartilaGen 的這個裝置后不僅可以比較高效的給藥,同時還有可能通過一些智能的數據分析來及時反饋,從而更好的運動不至于損傷。
于寅: 是的,算是接下來努力的一個方向。
Synced: 對于 Skelmet 而言,你們是如何將這個3D打印技術跟傳統(tǒng)的加工方式結合起來的?
王雨亭:傳統(tǒng)的方式是鑄模,未來是 3D 打印,在現(xiàn)階段,有些零件由于成本和材料等問題無法用 3D 打印生產,也沒必要用 3D 打印。因為傳統(tǒng)的鑄模件,像鏡片,金屬零件,以及硅膠墊,都是很成熟的技術,并且不涉及個性化所以無需打印。
曹宇:對于我們而言,無論是 3D 打印還是傳統(tǒng)加工,最終我們要的是一個最好的產品,并不是一個噱頭。具體來講,比如一些小配件,可能就是需要鑄模,鑄模件和打印件如何去加工和在設計上進行配合,這些可能就是很多公司沒有去考慮的。我們所做的制造,是柔性生產,并不是說單一的 3D 打印生產。如果在未來有更好的方法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我們都會嘗試地去做。
QQ截圖20160829102614.png (491.23 KB, 下載次數: 284)
下載附件
2016-8-29 10:27 上傳
Skelmet 團隊介紹產品在結合人體工學和自動調整上的創(chuàng)新設計
Synced:那 CartilaGen 也會考慮一些更定制化的產品嗎?
于寅: 當然,我剛才說的那個可穿戴的裝置就會使用 3D 掃描結合 3D 打印,在某種程度上實現(xiàn)定制。我們另一個骨科的內植物,你們可能都知道的,就是金屬人工關節(jié)。我們在做的是一個有生物活性的和人體組織很類似的植入物。在這個方面,我們用的也是 3D 打印技術,但是是屬于生物 3D 打印。生物 3D 打印通過生物材料和細胞組合,根據病人的骨,軟骨或者膝關節(jié)的結構,以及更深一層的細胞結構通過軟件重建出來。最后再進行體外培養(yǎng)之后,獲得一定的力學強度,再把它植入進病人體內。因為這是病人自己的細胞,所以它會和體內其他組織融合性高,避免排斥,且這樣植入的活性生物體較金屬而言,生命周期會更長(傳統(tǒng)的金屬植入使用周期是 10 到 15 年)。
QQ截圖20160829102622.png (510.41 KB, 下載次數: 310)
下載附件
2016-8-29 10:27 上傳
圖片說明: CartilaGen采用的生物打印技術,即通過生物材料和細胞組合,根據病人的骨,軟骨或者膝關節(jié)的結構,以及更深一層的細胞結構通過軟件重建出來。
Synced: 聊完產品技術我們再來看看用戶的需求。同樣都是生產與用戶親密接觸的裝備,在生產設計產品的過程中,產品設計師對產品的設想與用戶所期待的產品會有所偏差么?
于寅: 我覺得取決于你這個偏差是怎么定義的。產品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他們不斷地迭代就會更新。所以我們可能會將自己第一代的的產品交給一些專業(yè)人員來嘗試,拿到反饋;在進行第二代的迭代時盡可能滿足多的客戶的需求。一開始,肯定是滿足那一些最愿意嘗試新東西的人或者專業(yè)運動員等等,然后通過他們來影響普通消費者,這樣我們會得到比較有意義的反饋。到了第三代或者更后期的產品,我們再針對不同人群,不同身高體重年齡的人群的反饋,制造出一款比較適合普通消費者的產品。
曹宇:因為我們本身做的就是走制,所以這些產品都是通過算法為消費者設計的。我們要做的是把算法的識別率提高。作為一個專業(yè)做訂制的廠商,我們肯定是為消費者著想。除非是極個別的極端數據,例如有些人的眼睛就是一只朝上,一只朝下,這樣的個別情況我們會單獨考慮。
QQ截圖20160829102630.png (619.71 KB, 下載次數: 317)
下載附件
2016-8-29 10:27 上傳
Synced: 好的,謝謝!采訪最后是我們 Synced Talk 的固定快問快答環(huán)節(jié)。每一期我們都有固定的主題,這一期我們的主題是可穿戴與智能醫(yī)療。那么這里有三個問題,請你根據直觀感受作答。第一個問題,你們認為既智能手表之后,什么會成為下一代可穿戴成品的主要載體?
曹宇:我覺得,智能的趨勢都會逐漸向頭部進行轉移。因為頭部的感覺器官非常多,人類大腦的構造其實是一個信息處理器。 另外,未來的可穿戴大多會服務于虛擬現(xiàn)實,增強現(xiàn)實或混合現(xiàn)實技術的發(fā)展,肯定需要更大的處理和計算的量,所以我傾向于腦穿戴的某種載體。
王雨亭:我覺得會圍繞眼睛,有可能是一個類似隱形眼鏡的傳感器,佩戴之后從外觀上和普通人毫無差異,但是可以通過眼睛和腦部的細微動態(tài)控制各種功能。
于寅:可能想得更遠一點。我覺得應該是人身體的某個部分。
Synced: 直接就把芯片注入人體么?
于寅: 不完全是。我覺得以后,人都可能不完全是生物體。我們人會變成 「Cyborg」,某些部分是機器,某些部分是肉體,我不知道有多遠,但以后的人一定是和機器結合形成的一個全新的個體,所以我覺得可穿戴很有可能會發(fā)展成身體的某個部分比如人造皮膚,能實現(xiàn)對體溫,血含氧量,酸堿度的監(jiān)測。殘疾的人,有一個機械假肢。然后這個假肢就可以成為他身體的一部分,來協(xié)助他的日常生活并同時來反饋他的日常數據。所以,對于可穿戴設備,無論是正常人還是殘疾人,這都是有可能實現(xiàn)的。
Synced:第二個問題,作為了一個消費者或者是用戶,你會擔心你自己個人信息被人盜用嗎?或者是說,有哪些人可以獲取這些數據的呢?
王雨亭: 我認為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類似于十年前,很多人會拒絕將自己的信用卡信息保存在網絡購物的頁面上,但對于今天的大部分的人來講,這已經不是一個障礙了,大家基本都會使用記住密碼或者保留信用卡信息的功能。所以,我認為數據安全性的問題一直都存在,但隨著網絡安全不斷進步,數據使用方式更加規(guī)范后,或許問題就會減小。
曹宇:在我們的平臺上,消費者需要把頭部的 3D 模型上傳到我們的數據庫才能進行定制,這里面自然涉及很多隱私的東西。如果我們的產品確實做的非常好,我覺得這可能就是一個很自然的采集數據的過程。另外我們將來會與其他穿戴產品廠商(例如滑雪鏡、運動頭盔、VR眼鏡廠商)合作,我們利用已有用戶數據和算法為企業(yè)提供設計服務。所有數據都是經過處理的,不會向其他廠商直接發(fā)送原始數據。在隱私與定制的便利性之間找到平衡。
我們現(xiàn)在是用編程的手段去操作這個產品設計。在未來,工業(yè)設計師需要與程序員、編程建模工程師一起合作,設計一種算法或者是很多算法,通過算法進行自動設計,而不是親手去操作,這整套工程體系,和商業(yè)模式都是全新的。除了人才的需求外,我們現(xiàn)階段需要盡快地把產品商業(yè)化,這樣才有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和人才的積累。
于寅: 像我們做那個生物打印組織和器官,就需要大量的數據,成千上萬的病人數據,這點來說,安全性在醫(yī)療領域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也沒有別的解決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擁有更完整的技術來防止黑客攻擊或者是檢測黑客攻擊,包括現(xiàn)在MIT-CHIEF 有一個團隊叫 SecurityX,專門做云端數據安全保護和檢測黑客攻擊的。另外,這里面還涉及到道德層面上的東西,就是你怎么把這個數據傳達給病人。我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比如說,一個病人今年去醫(yī)院做了基因測試,醫(yī)生發(fā)現(xiàn)他有某個癌癥的基因,十年之后他會得這個癌癥。作為醫(yī)生,我會不會需要現(xiàn)在告訴這個病人。這里面包含道德的問題,也跟醫(yī)療大數據有關,怎么去使用它,在什么時候使用它,這個也需要考慮。
Synced:確定值得思考。最后一個問題。對于現(xiàn)在的這個社會,你會認為大數據在哪一個領域會有最大的推動力?
于寅:醫(yī)療或者氣象吧。
曹宇:我覺得像金融,經濟這些領域里大數據的應用都是很關鍵的。它包括了很多資源調配來滿足市場需求,現(xiàn)在有一些比較火的FinTech,可能未來不光是金融本身,也包括經濟本身還有一些物聯(lián)網的東西,我覺得這些都是一體,它其實都代表著人類社會的一些資源調配的形式。
王雨亭: 我贊同曹宇的觀點,因為經濟上面的數據會影響著整個人類社會的走向和布局。然后還有就是物聯(lián)網 IOT 這方面的數據,它代表了從產品到用戶的整合,和從數據到資源上的整合。
Synced : 謝謝!也希望你們在中國的推廣和落地一切順利!
來源:機器之心
請關注南極熊3d打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