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增材制造碩博聯(lián)盟
目前關于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增材制造技術成形高性能Al基復合材料的主要方法是在鋁基體中加入硬質(zhì)陶瓷顆粒,但大部分陶瓷顆粒的熱性能,力學性能等與鋁基體差異較大,冶金結合不良,可能導致成形零件在復雜載荷條件下過早失效,例如動載疲勞,熱疲勞等。金屬增強體,如金屬間化合物、金屬玻璃和準晶(QCs),由于其與金屬基體相協(xié)調(diào)的優(yōu)異性能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640.jpg (49.28 KB, 下載次數(shù): 60)
下載附件
2023-1-13 13:18 上傳
準晶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數(shù)和高抗腐蝕/磨損性。在眾多準晶合金中,Al-Fe-Cr系準晶合金的成本低,準晶可成形性好。因此本文以LPBF成形Al-Fe-Cr準晶增強Al基復合材料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了LPBF制備過程中Al-Fe-Cr合金的組織演化規(guī)律和強化機制,以期為獲得LPBF成形高性能Al合金提供理論依據(jù)和設計支持。
640-1.jpg (44.06 KB, 下載次數(shù): 49)
下載附件
2023-1-13 13:18 上傳
研究內(nèi)容
采用LPBF工藝制備Al-Fe-Cr準晶增強Al基復合材料的最佳能量密度范圍為150~250 J/mm3。在最優(yōu)工藝參數(shù)下,LPBF成形的Al-Fe-Cr合金具有快速凝固誘導產(chǎn)生的多級異構組織復合結構。成形試樣的致密度高,可達99.8%±0.08%,且無明顯的缺陷。從宏觀上看,該合金由沿熔池邊界外延生長的柱狀晶構成,熔池邊界準晶富集,熔池內(nèi)部準晶貧瘠。從單一熔池的角度來看,SLM成形的樣品呈現(xiàn)出明顯復合結構:熔池內(nèi)部的激光熔合區(qū)(LFZ);熔池邊界(MPB)和熱影響區(qū)(HAZ)。在LFZ觀察到大小為100至300 nm球形Al-Fe-Cr準晶顆粒,這些細小的準晶顆粒被包圍在Al基體構成的尺寸細小的胞狀結構內(nèi)。粗大的花瓣狀/球形準晶顆粒和矩形的θ-Al13(Fe, Cr)2-4顆粒分布在MPB。此外,HAZ呈現(xiàn)出彌散分布在α-Al基體中的尺寸細小的球形、矩形或無定形顆粒的微觀組織。這種異質(zhì)結構的形成可以歸因于LPBF加工過程中單個熔池內(nèi)的溫度梯度和凝固速度的差異。
640-2.jpg (248.08 KB, 下載次數(shù): 46)
下載附件
2023-1-13 13:18 上傳
圖1 LPBF成形試樣的熔池形貌與非均勻分布組織。
640-3.jpg (152.43 KB, 下載次數(shù): 61)
下載附件
2023-1-13 13:18 上傳
圖2 LPBF成形試樣的熔池不同區(qū)域的相分析
640-4.jpg (81.12 KB, 下載次數(shù): 66)
下載附件
2023-1-13 13:18 上傳
圖3 (a)LPBF成形Al-Fe-Cr合金制備過程示意圖與計算凝固曲線(b)單個熔池的典型組織形貌示意圖和(c-e)SLM快速凝固過程中Al-Fe-Cr合金的組織演化示意圖 LPBF成形Al-Fe-Cr準晶增強Al基復合材料表現(xiàn)出較高的抗拉強度。沉積態(tài)成形樣品的靜態(tài)力學性能分析結果顯示:該合金的抗拉強度為530.80 ± 3.19 MPa,屈服強度為395.06 ± 6.44 MPa,試樣的延伸率為4.16% ± 0.38%。LPBF工藝成形Al-Fe-Cr合金的宏微觀組織特征與拉伸力學行為間關系的研究結果表明:由于成形試樣中二十面體納米準晶顆粒帶來的Orowan強化以及成形試樣內(nèi)部位錯強化的共同貢獻,該合金表現(xiàn)出較高的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由樣品的斷口分析結果可知,其斷裂失效行為是韌-脆混合斷裂機制。
640-5.jpg (176.46 KB, 下載次數(shù): 52)
下載附件
2023-1-13 13:18 上傳
圖 4 LPBF成形試樣的應力-應變曲線,性能對比與斷口分析
總結
本文以LPBF成形準晶增強Al-Fe-Cr 合金為研究對象,對該合金的組織特征和力學性能進行了表征。明晰了異構組織的構成,并深入討論了納米準晶顆粒的相變與基體之間的位相關系,厘清了LPBF成形Al-Fe-Cr合金的組織演化機制,研究了成形試樣的拉伸性能,揭示了準晶顆粒對其力學性能的強化機制,為后續(xù)開發(fā)適用于LPBF技術的高性能鋁合金提供了新視角。
作者簡介
640-6.jpg (132.57 KB, 下載次數(shù): 65)
下載附件
2023-1-13 13:18 上傳
康楠,長聘副教授,博導,巴黎高科國立高等工藝與技術學院(Arts et Metiers Paristech),MSMP實驗室增材制造方向負責人。博士畢業(yè)于法國貝爾福蒙貝利亞技術大學(2016)。主持國自然,航發(fā)產(chǎn)學研和Grand-Est智能聯(lián)創(chuàng)平臺、CEFIPRA 等國內(nèi)外科研項目。以第一/通訊作者在Addit. Manuf., Composite Part B., JMST,Scripta等期刊發(fā)表SCI論文70余篇,ESI高被引4篇,IF>10論文14篇。申請國家發(fā)明,PCT,法國,美國等專利十余項。《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 《MRL》 《JMST》《Frontiers》系列等期刊編委/編輯,5th ICAM-BM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MRL(special contribution award)。
近年來,負責多項產(chǎn)業(yè)化項目,研發(fā)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ǎn)權耐高溫高強韌鋁合金,解決了鋁合金在高溫力學性能急劇下降的行業(yè)難題,相關指標已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實現(xiàn)了大尺寸零構件的直接制造。提出了Al-Mg-Sc-Zr 高強鋁合金的新型3D打印技術,將產(chǎn)品的綜合性能以及工藝穩(wěn)定性達到行業(yè)領先位置,顯著地解決了該材料行業(yè)內(nèi)良品率低的頑疾,該技術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已實現(xiàn)批量化制造與交付。團隊依托法國東部大區(qū)智能聯(lián)創(chuàng)平臺,擁有金屬增材制造設備3臺,非金屬3d打印設備3臺,4d/5d X射線形貌分析,1500噸產(chǎn)業(yè)壓力鑄造等裝備和表征手段。
原文下載:https://wwul.lanzoue.com/iDRl90k7jbk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