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部網
2022年3月28日,南極熊獲悉,西安市第三醫(yī)院骨二科成功完成市級醫(yī)院首例 “3D打印腕關節(jié)置換術”,為一位橈骨骨腫瘤患者保住上肢,術后患者恢復良好。目前病患已出院,這是科室繼開展 “髖、膝、肩關節(jié)置換術” 后,在骨科領域關節(jié)置換術中的又一重大突破!
病例 骨肉瘤患者的“私人訂制”
年僅18歲的小旋(化名)4月前出現左腕疼痛,經進一步活檢后于外院確診為骨肉瘤。后于西安市第三醫(yī)院骨二科接受了術前新輔助化療,創(chuàng)造保肢手術條件。據骨二科付占利主任介紹,相比較,截肢傷害性較大,對以后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應當盡力保肢。然而保肢的難點在于,如何在徹底切除病灶的基礎上,保留患肢功能。
在著名骨腫瘤專家王臻教授的指導下,付戰(zhàn)利主任組織科室全體醫(yī)生詳細評估,精細測量腫瘤范圍;反復研究討論后,決定為患者采用瘤段切除后實施人工腕關節(jié)置換術,個體化設計同時重建腕關節(jié)以盡最大可能保留患者的腕關節(jié)功能。
b521-a042c5fb55880a78b91a79e7be35c35c.png (353.8 KB, 下載次數: 44)
下載附件
2022-3-28 17:16 上傳
△術前X線片
術前骨二科醫(yī)生先設計出假體草圖,同工程師反復溝通后,進行個性化手術方案設計。通過CT等影像學檢查采集了橈骨形態(tài)數據,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了患側腕關節(jié)假體,成功實施既定的手術方案。假體的設計充分體現了醫(yī)工結合的個體化設計理念。
3b2d-7d4df0908c305304c261d43c5db2b4a9.png (139.4 KB, 下載次數: 33)
下載附件
2022-3-28 17:16 上傳
△術前假體設計
5ab8-17b804ecc5ba16f0eb8fc8f58abfbd82.png (86.55 KB, 下載次數: 36)
下載附件
2022-3-28 17:16 上傳
△3D打印出的假體
97a8-7d3377c8f9362a88ff3fc4ed8c6e7d21.png (415.24 KB, 下載次數: 51)
下載附件
2022-3-28 17:16 上傳
△術后X線片
骨肉瘤是骨科最常見的原發(fā)惡性骨腫瘤,發(fā)病年齡有2個高峰。第一個高峰為兒童和青少年期(<24歲),發(fā)病率為4.4/100萬人年;第二個高峰為>59歲,發(fā)病率為4.2/100萬人年。骨肉瘤好發(fā)部位為股骨、脛骨和肱骨,而頭骨、頜骨或骨盆等部位少見。以往,主要通過X線CT、MRI、放射性核素骨掃描、組織活檢、PET-CT等檢查對骨肉瘤進行診斷及預后的評估。截肢術是治療骨肉瘤的傳統(tǒng)方法,但術后患者長期生存率(>5年)僅20%,且大部分患者存在嚴重的肢體功能障礙。目前,骨肉瘤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保肢手術、新輔助化療、個體化治療和瘤段骨滅活回植術等。這些治療方法不僅可以保留患者的肢體,而且可使患者長期生存率(>5年)提高到80%。
3D打印技術在臨床實踐中獲得巨大成功, 已被應用于口腔頜面外科、骨科、肝膽外科及血管外科等臨床醫(yī)學領域,并將繼續(xù)成為未來人體病損修復重建的重要方向和研究熱點。3D打印技術在骨腫瘤領域中的應用也逐漸受到關注,在輔助骨腫瘤精準切除、個體化修復骨缺陷以及實現腫瘤假體個性化設計與安裝等方面凸顯優(yōu)勢,有效提高了骨腫瘤外科的治療水平。
|
上一篇:《艾爾登法環(huán)》游戲玩家將NPC 3D打印成了花盆下一篇:polySpectra創(chuàng)始人Raymond Weitekamp:淺談光敏聚合物3D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