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極熊了解,近日陸軍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骨科劉鵬主任、趙建華教授團隊完成西南地區(qū)首例3D打印人工頸椎椎體植入手術。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恢復良好。
微信截圖_20180910204705.png (405.47 KB, 下載次數(shù): 277)
下載附件
2018-9-10 20:47 上傳
3D打印的人工椎體 克服鈦網缺點,與上下椎骨完美嵌合
59歲的患者徐女士因四肢麻木、行走不穩(wěn)1月余,前往陸軍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骨科中心就診。經檢查,確診為C4-5及C5-6椎間盤巨大突出導致頸脊髓嚴重受壓,同時合并發(fā)育性頸椎管狹窄、后縱韌帶骨化,若不及時治療,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突出物巨大,擔心經椎間隙減壓不夠徹底,醫(yī)生決定通過C5椎體次全切除、植骨融合術為患者進行治療。
由于以前采用的植骨材料鈦網、同種異體骨環(huán)均可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假體沉降、椎間高度喪失等風險。充分征求患者意見后,骨科中心手術團隊經討論決定,為患者選用國內原研、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3D打印人工椎體替代原有植骨材料。此材料完全按照仿生學原理,具有經過力學優(yōu)化的特殊結構,比傳統(tǒng)技術制造的鈦網具有更強的承重力,能克服鈦網存在的缺點,與手術處上下椎骨完美嵌合。
微信截圖_20180910204711.png (328.54 KB, 下載次數(shù): 289)
下載附件
2018-9-10 20:47 上傳
術前影像 術前,骨科中心依據患者最新的CT和MRI的影像學數(shù)據資料,通過醫(yī)工結合和反復論證,按照1:1的3D打印復制模型,制造出一個長度2厘米、直徑1.4厘米大小的立體精確全頸椎假體。
微信截圖_20180910204723.png (174.51 KB, 下載次數(shù): 256)
下載附件
2018-9-10 20:47 上傳
術后影像 術中,在麻醉科配合下,劉鵬主任團隊在顯微鏡輔助下實施手術,成功完成3D打印人工頸椎椎體植入手術。術后次日,患者即可下地,癥狀完全消失。
據劉鵬主任介紹,在手術治療時使用的人工椎體是由鈦合金粉末通過3D打印技術制造完成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時,3D打印的仿生多孔結構,擁有類松質骨的彈性模量,該結構能夠減少應力遮擋和骨吸收,還可以誘導骨細胞進行遷移和增殖,具有可靠的骨整合性。椎體與上下相鄰節(jié)段終板之間是面與面的接觸,可以有效地避免椎體終板塌陷和椎間高度丟失等問題,醫(yī)學前景及臨床意義極大。
來源:上游新聞
|
上一篇:3D打印的渦輪機使無人機可以運行數(shù)千小時下一篇:SwRI和UTSA開發(fā)用于治療癌癥可生物降解的3D打印植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