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軟熊 于 2017-1-5 13:46 編輯
經過多年媒體的熏陶,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已經聽過3D打印這個概念。不少人甚至認為,3D打印技術將作為重要技術基石之一,把人類的工業(yè)文明推進到4.0時代。目前的3D打印也已經進入到了細分市場的階段,有家用桌面級的小型3d打印機,也有工業(yè)生產的大型工業(yè)級3D打印機;打印材料有的是塑料,有的是金屬,甚至還有黏土。
但無論是桌面級還是工業(yè)級,常見的3D打印機工作原理都是分層制造,這使得層與層之間的精度很受限,存在所謂的“臺階效應”。這使得3D打印機難以制造高精度的器件,如各種光學元件、微納尺度的結構器件等等。南極熊之前報道過 雙光子3D打印技術,中科院理化所雙光子3D打印技術,領先世界最細可達18納米。并且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202444o4eeebwb8i2izzkz.png (453.83 KB, 下載次數: 132)
下載附件
2017-1-5 11:26 上傳
雙光子3D打印,其實專業(yè)名稱應該是雙光子激光直寫技術。為了理解這項技術,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做“雙光子吸收效應”。物質對光的吸收作用我們非常熟悉,以此為基礎的造物技術也很常見,比如用紫外光照射一些光敏聚合物質,被光照射到的地方就會固化,成為固態(tài)的物體。如果您曾經利用光敏填充膠補過牙齒,就會有更直觀的感受了。
中學物理中我們曾經學到過,絕大多數物質對光的吸收都是將一個光子作為基礎單位進行的吸收的,一次只能吸收一個光子。但是實際上,極少數情況下,由于物質中存在特殊的能級躍遷模式,也會出現同時吸收兩個光子的情況,這就是“雙光子吸收效應”。但雙光子吸收的條件非?量,它要求特定的物質和極高的能量密度。
203057xvcci7vwmom72vmz.png (1002.22 KB, 下載次數: 134)
下載附件
2017-1-5 11:29 上傳
通常情況下,物質與光的相互作用是一種線性作用。常見的物體,如一塊玻璃或一杯水,對特定波長的光透過率是一定的,吸收率也是一定的,這個比例并不會隨著光強度變化而變化,因此這種作用是線性的。但是雙光子吸收卻是一種三階非線性效應,即隨著光能量密度的增加,該效應會隨之加強。
QQ截圖20170105111229.png (194.68 KB, 下載次數: 99)
下載附件
2017-1-5 11:14 上傳
圖2 線性和非線性吸收示意曲線
這種非線性的雙光子吸收效應使得微納尺度的3D打印成為可能。既然只有當光強達到一定值,才會出現明顯的雙光子吸收效應,那么若是將激光聚焦,則可以將反應區(qū)域局域在焦點附近極小的位置。通過納米級精密移動臺,使得該焦點在光敏物質內移動,焦點經過的位置,光敏物質變性、固化,因此可以打印任意形狀的3D物體。
QQ截圖20170105111235.png (114.37 KB, 下載次數: 107)
下載附件
2017-1-5 11:14 上傳
圖3 雙光子激光直寫技術原理示意圖 這種微納尺度的3D打印機可以用來做什么呢?實際上,它給科學家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手段,來設計和加工多種多樣的微納結構。
QQ截圖20170105111242.png (433.77 KB, 下載次數: 130)
下載附件
2017-1-5 11:14 上傳
圖4 利用雙光子直寫技術加工的三維光子晶體
圖4科研中的一個例子,科學家利用雙光子直寫技術制作了三維的光子晶體。光子晶體(Photonic Crystal)是由不同折射率的介質周期性排列而成的人工微結構,具有很多奇異的光學性質。但由于單元結構極其微小,加工起來非常困難。使用雙光子直寫則可以非常方便地加工出這種周期性排列的微納結構。
QQ截圖20170105111248.png (284.34 KB, 下載次數: 94)
下載附件
2017-1-5 11:14 上傳
圖5 利用雙光子直寫技術在光纖頂端加工的內窺鏡 (Two-photon direct laser writing of ultracompact multi-lens objectives)
圖5則是雙光子直寫技術應用在科研中的另一個例子。內窺鏡技術為工業(yè)檢測和醫(yī)學診斷領域提供了極為強力的手段。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胃鏡,醫(yī)生將一束長長的光導纖維通過食道插入胃部,則可以觀察胃部圖像,從而直觀判斷出胃壁的狀態(tài),對檢測黏膜損傷、內潰瘍、胃出血等癥狀提供直接證據。2016年,科學家利用雙光子直寫技術在光纖頂端不到200微米的范圍內加工了成像效果良好的透鏡組,制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內窺鏡,如圖6所示。此項工作筆者會在后續(xù)系列文章中詳細介紹。
QQ截圖20170105111300.png (336.09 KB, 下載次數: 87)
下載附件
2017-1-5 11:14 上傳
圖6 雙光子直寫技術加工的單透鏡、雙透鏡和三透鏡組的成像效果
a.光路設計圖 b.成像效果仿真模擬圖 c.單透鏡、雙透鏡和三透鏡組剖面電子顯微鏡圖 d.實驗得到的成像效果圖(Two-photon direct laser writing of ultracompact multi-lens objectives)
除了科研領域,該項技術越來越多的被利用在藝術領域。
QQ截圖20170105111316.png (626.19 KB, 下載次數: 147)
下載附件
2017-1-5 11:14 上傳
圖7 模特三維建模過程(TRUST)
2014年,藝術家Jonty Hurwitz與Weit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科學家合作,利用雙光子直寫技術制成了世界上最小的雕塑。他們首先通過三維掃描技術記錄模特的三維空間信息,然后將此信息轉化為空間坐標,導入到軟件當中。然后他們利用雙光子直寫技術,在一根針上制作了該人體模特的雕塑,不出意外的話,這應該是世界上最小的人體雕塑:TRUST。
QQ截圖20170105111323.png (294.49 KB, 下載次數: 93)
下載附件
2017-1-5 11:14 上傳
圖8 雙光子激光直寫技術制作的世界上最小的人體雕塑(TRUST)
其實利用雙光子直寫技術加工的微納雕塑作品很多,例如圖9就是利用該技術制作的泰姬陵模型。
QQ截圖20170105111330.png (252.07 KB, 下載次數: 95)
下載附件
2017-1-5 11:14 上傳
圖9 利用雙光子直寫技術制作的泰姬陵模型(TAJ)
當然了,雖然雙光子激光直寫技術在微納尺度加工領域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但并非全無缺點:用于雙光子激光直寫技術的光敏物質種類很有限;與膠片拍攝圖像類似,而且這種光敏物質往往也需要顯影和定影等過程,將打印的3D物體固定下來,因此加工過程更為繁瑣;微納尺度的加工耗時許久,因此難以利用它加工大尺度的產品。
QQ截圖20170105111337.png (493.34 KB, 下載次數: 125)
下載附件
2017-1-5 11:14 上傳
圖10 典型的雙光子直寫儀基本配置(Nanoscribe)
而且從上文敘述中也可以看出,這項技術能夠成功的關鍵很大程度上是納米精度的移動臺,因此運動模塊極其精密且昂貴,更需要相應的檢測和控制系統(tǒng)。圖10是一臺典型雙光子直寫儀的基本配置,從軟件到硬件需要完美配合,所以往往造價不菲。
來源:雷鋒網
延伸閱讀:深度解析雙光子3D打印技術,中科院理化所領先世界最細可達18納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