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FD~X}[OYC~}1GF3TQJJ.png (218.76 KB, 下載次數(shù): 65)
下載附件
2016-1-7 09:48 上傳
呂國華介紹,由于事先已通過模型對手術部位進行了精準的分析,讓原本無比復雜和危險的手術,變成了“刀尖上的華爾茲”。
專家團隊應用3D打印技術完整地“克隆”出了患者整個頸椎部模型。
一見呂教授的面,馬靜利就緊緊拉住他的手不愿松開。
人如果得了腫瘤,一般都是采取常規(guī)手術將腫瘤切除,可當腫瘤同時包裹著大動脈、神經(jīng)、脊椎這些極度敏感的部位,常規(guī)手術就變得異常艱難和危險。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脊柱外科就碰到了這一難題,但該科專家團隊憑借3D打印技術,不僅完美地切除了這顆“定時炸彈”,并“私人定制”了一塊一模一樣的人工椎體替換了已經(jīng)被腫瘤侵犯的頸椎骨。
醫(yī)療進入3D打印時代 專家稱將適用于所有手術
“打印模型,提前對未知的手術風險進行精準的分析;打印假體,替換病變損壞的人體結構,這是3D打印技術最突出的兩項功能!痹撛杭怪饪浦魅螀螄A教授介紹,3D打印技術在臨床的使用,幫助專家制定最佳的手術方案,極大地避免了手術風險,降低醫(yī)療成本的同時,也使患者受益!拔磥恚3D打印技術還將涉及更多領域!眳螄A教授稱,目前該院已經(jīng)通過3D打印技術完成了3臺高難度的假體置換手術,而運用該技術進行的臨床模型設計已達幾百臺。
腫瘤包裹血管神經(jīng),開刀多1毫米就可能喪命
1月5日,記者在呂國華教授的陪同下見到了剛剛通過3D打印技術手術完的患者馬靜利。一見呂教授的面,馬靜利就緊緊拉住他的手不愿松開!罢娴姆浅8兄x,救了我的命!”馬靜利哭道。
今年52歲的馬靜利確實是非常幸運的。去年11月1日,她意外被公交車撞傷,原本以為只是一場車禍,可一檢查,卻發(fā)現(xiàn)她的頸椎部藏著一顆危險的定時炸彈——頸2脊索瘤。切片檢查,惡性,加之長在咽喉頸椎部,壓迫食道、氣管、頸動脈和頸周神經(jīng),讓這個腫瘤變得極其危險。
醫(yī)療進入3D打印時代 專家稱將適用于所有手術
R%W7R]RKG8`CP9]L3B]6U.png (197.13 KB, 下載次數(shù): 57)
下載附件
2016-1-7 09:48 上傳
“如果不切除,隨著腫瘤的不斷長大,被腫瘤侵犯的血管、氣管、神經(jīng)將變得非常脆弱,進而引起窒息、癱瘓,甚至導致患者動脈血管破裂死亡!眳螄A介紹道。
可是對這顆“定時炸彈”,常規(guī)手術方法也顯得束手無策。由于腫瘤位于頸椎部,包裹了動脈、神經(jīng)這些極其敏感的區(qū)域,外科手術難以預知手術風險,一旦開刀,每一毫厘都危險異常,稍有不慎即可造成患者脊髓神經(jīng)損傷導致永久性癱瘓,甚至由于大血管損傷而危及生命!笆中g刀多往前行進1毫米,結果就可能是死亡!
打印模型讓醫(yī)生在刀尖上舞蹈
傳統(tǒng)手術無法采用,呂國華及其團隊決定采用3D技術破解難題!拔覀兪紫葢3D打印技術完整地‘克隆’出患者整個頸椎部模型,讓醫(yī)生能夠清晰地看到患者頸椎部腫瘤、血管和神經(jīng)的分布和形態(tài),直觀地分析周圍神經(jīng)和血管的關系。”
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這個過程需要結合三維CT對骨骼、軟組織等進行掃描,再通過數(shù)據(jù)軟件進行分析整理,最后在3D打印機上完成模型重建。呂國華告訴記者,這樣打印出來的模型完全符合生理解剖狀況,可以說與患者的頸椎部是完全一致的。通過這個模型,專家團隊立即確定了一個最安全、完整和精準的手術計劃。
第一次手術在去年11月19日進行,專家團隊依照模型,對腫瘤進行了切除,同時“安裝”固定置穩(wěn)裝置,為后期人工椎體置換做好準備!坝捎谑孪纫褜κ中g部位進行了精準的分析,讓原本無比復雜和危險的手術,變成了‘刀尖上的華爾茲’”。呂國華驕傲地說道。
12月9日,二期手術也如期進行,用鈦金屬粉末直接打印出來的,與原椎體一模一樣的人工椎體也被順利地置換到馬靜利體內(nèi),整個手術非常成功。1月5日,術后的馬靜利恢復良好,護士長譚曉菊說,很快,她就可以出院了。
優(yōu)勢:應用前景廣泛,將降低手術風險,減少患者負擔
事實上,就在馬靜利手術之前,呂國華和他的團隊剛剛完成了一例胸腔鏡輔助下的胸椎腫瘤椎體切除結合3D人工椎體置換術,而這臺手術尚屬世界首例。
呂國華坦言,目前,3D打印直接用于手術中的假體置換還不算多,湘雅二醫(yī)院自引進以來,共完成了3例。但其在模擬手術、標本教學、診斷評估等方面已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例如,一些復雜的手術中,比如顱底復雜腫瘤,3D打印可以利用CT等醫(yī)學影像數(shù)據(jù),將病人的顱內(nèi)三維制作出來,醫(yī)生先在上面進行操作,這樣可以確保手術更安全,同時縮短手術時間。
醫(yī)療進入3D打印時代 專家稱將適用于所有手術
“未來3D打印技術還可以應用到更多的領域,用打印機打印出骨頭、皮膚,甚至肝、腎、心臟等器官等,都將從‘不可能’變?yōu)椤赡堋。”呂國華教授介紹,目前,打印假牙,或者完美吻合的牙套、頭蓋骨、骨關節(jié)等,都已經(jīng)變成現(xiàn)實,而隨著應用于人體的醫(yī)用生物材料的研發(fā),未來3D打印技術在醫(yī)療領域?qū)]有空白區(qū),這對于先天性畸形、器官功能衰竭等各種原因引起的組織器官缺損缺失等疾病的修復、重建、器官替代都意義非凡。
就患者關心的費用問題而言,呂國華教授告訴記者,3D打印技術目前還處于臨床研究階段,因此還沒有確定的收費標準,相關費用都是由廠家承擔。“就打印模型的成本而言,費用大概是幾千元,這在大型手術的整體費用中僅僅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而通過3D打印所實現(xiàn)的精準化醫(yī)療,幫助醫(yī)生在實際手術避免盲目,減少創(chuàng)傷,提高安全性,綜合而言,整體費用甚至是降低的!
來源:紅網(wǎng)綜合
|
上一篇:2015全球先進制造科技回顧:3D打印和制造技術發(fā)展迅速下一篇:3D打印,真的是讓設計隨心所欲的“神器”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