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增材制造之家
導讀: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基于雙重保護思想的CCF/SiC復合材料制備新方法,以CCF/SiC混合粉體為原料,以PCS為前驅(qū)體,將SLS與前驅(qū)體轉(zhuǎn)化過程相結合。發(fā)表在陶瓷頂刊,論文講的非常不錯,值得相關同行學習。
640.jpg (51.36 KB, 下載次數(shù): 75)
下載附件
2024-1-19 09:26 上傳
本工作采用選擇性激光燒結(SLS)結合反應熔融滲透(RMI)技術制備了短切碳纖維增強碳化硅(CCF/SiC)復合材料,利用SiC界面和熱解碳層作為雙重保護,保護CCF免受熔融硅的侵蝕。熱解碳層封裝CCF@SiC,外層碳優(yōu)先與硅反應形成β-SiC層,阻礙了液態(tài)硅與CCF的反應。此外,Si-C反應產(chǎn)生的細晶β-SiC優(yōu)化了CCF/SiC復合材料的微觀結構,增強了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雙重保護下的CCF保持了原有的高強度和高模量,通過纖維脫粘和纖維拉出機理顯著提高了CCF/SiC復合材料的韌性。CCF/SiC復合材料的彎曲強度和韌性分別為265.2 MPa和3.5 MPa m1/2分別。從這項研究中獲得的見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SLS&RMI制造的CCF / SiC復合材料的微觀結構工程。這為未來在極端環(huán)境下的復合材料設計和低成本制造方面的突破鋪平了道路。
碳化硅(SiC)陶瓷因其高彈性模量、高導熱系數(shù)、低熱膨脹系數(shù)和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而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尤其是空間反射鏡系統(tǒng)?臻g反射鏡的高空間分辨率和低發(fā)射成本要求推動了SiC反射鏡向大尺寸、輕量化方向發(fā)展。輕質(zhì)SiC反射鏡的設計涉及輕質(zhì)結構和材料。碳纖維具有高碳含量(≥95%)、高強度、高模量和低密度等優(yōu)點,是理想的選擇。碳纖維增強碳化硅陶瓷基復合材料具有輕質(zhì)、低成本、低溫下近零膨脹系數(shù)、高導熱性和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等優(yōu)異性能,成為空間反射鏡的理想選擇.碳纖維增強碳化硅陶瓷基復合材料的制備通常包括三個步驟:纖維編織預制件、界面制備和碳化硅基體沉積。該制備工作耗時長,并限制了材料結構設計。
增材制造是一種基于從點到面的逐層制備的新技術。碳化硅陶瓷的主流增材制造技術分為選擇性激光燒結(SLS)、直接墨跡、粘結劑噴射、立體光刻等。在目前可用于SiC陶瓷的各種方法中,SLS是一種使用粉末材料的“自下而上”的增材制造技術,可以實現(xiàn)高材料利用率,無需支撐,適用于大尺寸成形。然而,由于硅和碳之間的共價鍵合,SiC陶瓷的燒結溫度通常很高(>1900°C)。相比之下,反應熔融滲透(RMI)只需要在硅的熔點(1410°C)以上進行。在RMI過程中,這些組件幾乎沒有收縮和最小的尺寸變化,被認為是在更低的溫度下制備具有復雜結構的SiC陶瓷的首選方法。在之前的工作中,我們已經(jīng)成功地證明了短切碳纖維增強碳化硅(CCF/SiC)復合材料在使用各種CCF體積分數(shù)時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成型精度和低收縮率。然而,由于SLS制備的CCF/SiC坯體孔隙率較高,熔融硅在RMI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侵蝕并與CCF發(fā)生反應,從而降低了CCF的增韌效果,并在基體中殘留了大量的游離硅。
已經(jīng)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來保護碳纖維,以盡量減少熔融硅的侵蝕。Lu等采用化學氣相滲透(CVI)工藝將SiC界面沉積在短碳纖維生坯件上,RMI工藝后SiC界面的存在有效保護并保留了短碳纖維,界面層厚度為0.23 μm的CCF/SiC復合材料的最大彎曲強度和斷裂韌性分別為238 MPa和4.26 MPa m1/2。Tang等首先采用水熱法制備了碳纖維表面的碳涂層,然后通過硅碳反應制備了厚度為1–3 μm的SiC涂層,最后利用C法進行二次液態(tài)硅滲透f@SiC短纖維,并成功制備了Cf具有良好纖維保護的碳化硅復合材料。鐘磊等通過浸漬酚醛樹脂(PF)調(diào)節(jié)了碳纖維預制件中的多孔碳結構,實現(xiàn)了反應燒結過程中游離硅和碳化硅基體形成的調(diào)控。Cao等利用PIP和CVI工藝制備了碳纖維坯體中的熱解碳層和SiC界面層,PIP-C涂層和CVI-SiC涂層復合材料的斷裂韌性分別顯著提高了1.4倍和2倍。碳纖維外層的PIP-C涂層優(yōu)先與液態(tài)硅反應生成β-SiC,阻礙了液態(tài)硅與碳纖維的反應。因此,引入SiC界面和熱解碳層是保護CCF免受熔融硅侵蝕的有效途徑。與CVI工藝相比,以聚碳硅烷(PCS)為前驅(qū)體的PIP制備的SiC界面具有界面涂層均勻、操作簡單、成本低等優(yōu)點。浸漬PF也是在多孔CCF/SiC預制件中引入熱解碳的一種有效且低成本的方法。PF在熱解后的CCF/SiC預制棒中生成熱解碳骨架,在CCF/SiC預制棒中起骨架支撐作用,通過調(diào)整浸漬參數(shù)可以調(diào)節(jié)CCF/SiC預制棒的碳含量和孔結構。
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基于雙重保護思想的CCF/SiC復合材料制備新方法,以CCF/SiC混合粉體為原料,以PCS為前驅(qū)體,將SLS與前驅(qū)體轉(zhuǎn)化過程相結合。通過PF浸漬和RMI制備了CCF/SiC復合材料。通過系統(tǒng)的研究和詳細的分析,研究了SiC界面和熱解碳雙重保護對CCF/SiC復合材料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的影響。本研究為輕質(zhì)高性能SiC復合材料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為其在不同行業(yè)的應用提供了寶貴的見解。這項研究的潛在影響延伸到空間反射鏡系統(tǒng)和其他航空航天應用,在這些應用中,具有增強機械性能的高性能材料對于實現(xiàn)最佳性能和效率至關重要。
材料商業(yè)α-SiC顆粒(D50= 30 μm, 99 %, 沃新材料有限公司,連云港, 中國), 短切碳纖維 (CCF, Φ7 μm, 平均長度 40 μm, 99.9 %, 高科復合材料有限公司, 杭州, 中國) 作為原料。聚碳硅烷(PCS,分子量1100–1500,Liya Chemical Co., Ltd.,福建,中國)被選為前驅(qū)體。酚醛樹脂(PF,科隆化學有限公司,中國蘇州)作為浸漬的碳源。選擇二甲苯(AR,≥99.0%,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中國上海)和無水醇(AR,≥99.7%,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中國上海)作為溶劑。商業(yè)硅粉(D50= 20μm, ≥99 %, Dongying Hanz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Dongying, China) 作為 RMI 工藝的硅源。
CCF@SiC 圖1顯示了基于SLS和RMI的CCF/SiC復合材料的制備工藝。首先,將CCF加入到質(zhì)量比為1:1的25 wt%聚碳硅烷-二甲苯溶液中,超聲攪拌15 min使其分散均勻。然后,將CCF在60°C下干燥并研磨并通過60目篩。最后CCF@SiC,在N2在1100°C下氣氛2 h,完成PCS向SiC的有機-無機轉(zhuǎn)化,研磨并通過150目篩(圖1a)。
640-1.jpg (88.16 KB, 下載次數(shù): 88)
下載附件
2024-1-19 09:26 上傳
SLS 首先,以CCF@SiC:SiC=24體積%:76體積%的比例稱量CCF@SiC和SiC粉末。隨后,加入總質(zhì)量為15%的CCF和SiC的PF粉末。然后,將所有粉末混合在粉末混合機(GH-5L,福曼機械,中國)中混合,轉(zhuǎn)速為90 r/min,混合時間為6 h。最后,得到均勻的CCF/SiC混合粉末。CCF/SiC坯體由SLS 3D打印機(HK C500,華科3D有限公司,中國武漢)制造,配備CO2波長為 10.6 μm、精度為 0.2 mm 的激光。粉末撒布速率、分層厚度、粉末床預熱溫度、激光功率和掃描速率分別為300 mm/s、100 μm、60 °C、7 W和2000 mm/s。最后,導入STL格式的成型,制備CCF/SiC坯體(圖1b)。
浸漬和熱解CCF/SiC生坯在N2從室溫到600°C,在850°C下以2°C / min的速率,從600°C到850°C以5°C / min的速率,氣氛1小時。 熱解后,將CCF/SiC預制件浸漬在50 wt%酚醛樹脂-乙醇溶液中30 min,壓力為-0.1 MPa。然后,將CCF/SiC預制件在80°C下干燥30 min,并在850 °C下繼續(xù)熱解。 CCF/SiC預制件的浸漬-熱解重復2個循環(huán)(圖1c)。
PCS和PF的TG分析圖2顯示了PCS和PF在N2下的TG和熱解曲線大氣層。PCS的熱解過程分為三個階段。PCS的第一質(zhì)量損失階段(室溫至400 °C)為8.0 %,去除了少量吸附水,揮發(fā)了一些大分子聚合物和熱解產(chǎn)物。在第二階段(400 °C–600 °C),質(zhì)量損失高達12.5%,這是由于PCS中有機官能團之間的鍵的凝結和斷裂,以及與氫、烷烴和其他氣體的逸出有關的Si-H和C-H鍵的斷裂。第三階段的質(zhì)量損失小于2.2 %,熱解產(chǎn)物表現(xiàn)出無機特性,直到完全轉(zhuǎn)化為無定形SiC。PF的熱解過程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室溫至300°C)的質(zhì)量損失為10.1 %,這主要是由于吸附水的去除和小分子氣體的逸出。第二階段(300 °C–600 °C)的熱解反應非常激烈,質(zhì)量損失達到43.4%。苯酚及其衍生物在熱解過程中被釋放并伴有脫氫和碳化反應。第三階段(600 °C–1200 °C)的TG曲線起初趨于穩(wěn)定,在1000 °C時開始迅速下降,質(zhì)量損失為28.8 %。PF的聚合結構在600–1000 °C時逐漸轉(zhuǎn)變?yōu)椴A冀Y構并重新排列,隨著溫度繼續(xù)升高至1000–1200 °C,玻璃碳被重新包裹并交聯(lián)。適量的熱解碳有助于提高RMI過程中二次SiC的含量。因此,CCF/SiC預制件的熱解溫度設定為850°C。 CCF/SiC預制件的熱解曲線如圖2b所示。
640-2.jpg (24.57 KB, 下載次數(shù): 81)
下載附件
2024-1-19 09:26 上傳
微觀結構和相組成 圖3顯示了CCF和CCF@SiC的SEM圖像。CCF的平均直徑為7μm,長度范圍為20至80μm。原始CCF呈現(xiàn)均勻的短棒形狀,并且由于其制備過程,纖維表面有淺槽。涂覆有SiC界面的CCF保留了其原有的形狀和尺寸,并且由于液相涂覆工藝,CCF彼此獨立,沒有團聚。SiC界面在CCF表面形成核殼層。圖3f顯示了CCF@SiC的橫截面,可以觀察到SiC界面致密且與CCF結合良好。SiC界面厚度約為幾百納米,圖中測量結果顯示,不同位置的界面厚度分別為380 nm和512 nm。圖 4 顯示了與圖 3d 對應的 CCF@SiC 的 EDS 映射。EDS映射顯示有兩種元素,硅(綠色)和碳(紅色)。元素分布決定了CCF表面涂有SiC層。
640-3.jpg (40.49 KB, 下載次數(shù): 79)
下載附件
2024-1-19 09:26 上傳
640-4.jpg (26.28 KB, 下載次數(shù): 92)
下載附件
2024-1-19 09:26 上傳
圖5顯示了不同制備階段處理的CCF/SiC復合材料的物相分析。在CCF/SiC復合材料制備的不同階段,檢測到與無定形碳相對應的典型峰。在CCF@SiC中檢測到β-SiC的衍射峰,表明PCS生成的SiC界面為3C–SiC。在熱解后的CCF/SiC預制件中檢測到α-SiC、β-SiC和無定形碳,分別對應初始SiC顆粒、SiC界面和熱解碳。熱解碳來源于PF的熱解。RMI后在CCF/SiC復合材料中檢測到硅和SiC的衍射峰。由于在RMI過程中大部分熱解碳被消耗形成β-SiC,而剩余的未反應碳是無定形的,因此未檢測到碳峰。由于硅碳反應不足,CCF/SiC復合材料中存在少量游離硅殘留。
640-5.jpg (22.28 KB, 下載次數(shù): 92)
下載附件
2024-1-19 09:26 上傳
圖6顯示了CCF/SiC復合材料在不同制備階段下的表觀孔隙率和堆積密度。PF浸漬后CCF/SiC復合材料的表觀孔隙率從61.1 %顯著降低到36.8 %。PF滲入CCF/SiC坯體的孔隙結構中,在浸漬過程中在CCF和SiC顆粒表面形成樹脂涂層。PF熱解形成的熱解碳被涂覆在CCF表面。在RMI工藝中,外部熱解碳優(yōu)先與熔融硅反應形成β-SiC層。RMI后CCF/SiC復合材料的表觀孔隙率僅為0.24 %,堆積密度由1.06 g/cm提高到2.76 g/cm3.
640-6.jpg (23.12 KB, 下載次數(shù): 80)
下載附件
2024-1-19 09:26 上傳
圖7顯示了不同制備階段加工的CCF/SiC復合材料的斷裂形貌。CCF/SiC預制棒表現(xiàn)出增材制造的典型層狀結構特征。CCF和SiC顆粒通過熱解碳的結合分布在單層中。由于混合粉末的堆積密度有限,各層之間存在大量的孔隙缺陷。浸漬和熱解后,CCF/SiC預制件的孔徑和孔數(shù)均減小,與表觀孔隙率的減小一致。熱解碳在CCF@SiC表面形成均勻的包覆層,提供了CCF的雙重保護。圖7g–i顯示了RMI后CCF/SiC復合材料的斷裂形貌。CCF/SiC復合材料的斷裂破壞主要為晶間斷裂和晶間斷裂。CCF保持了規(guī)則和完整的形貌,沒有被熔融硅侵蝕,并且觀察到大量的纖維拉拔和纖維脫粘,這對CCF/SiC復合材料的韌性有積極影響。與之前沒有任何CCF保護的工作相比,CCF幾乎完全被消耗,并且沒有觀察到纖維拔出和脫粘。
640-7.jpg (95.32 KB, 下載次數(shù): 67)
下載附件
2024-1-19 09:26 上傳
圖8顯示了RMI后有或無保護的CCF/SiC復合材料的示意圖和微觀結構。沒有任何保護的CCF幾乎完全被與熔融硅反應消耗,在原始位置形成孔隙。CCF/SiC預制棒的高孔隙率和孔隙結構為熔融硅的滲透提供了通道。在RMI過程中,碳溶解到液態(tài)硅中并達到飽和狀態(tài),然后β-SiC核析出,形成連續(xù)的β-SiC界面層。β-SiC層可防止液態(tài)硅與預制件內(nèi)部的碳直接接觸,最終在擴散反應過程中形成細小的結晶β-SiC晶粒。Pampuch等人報道了PAN衍生碳纖維與熔融硅在1500 °C下的反應導致β-SiC的形成,在高溫浸泡期間,SiC晶體從液態(tài)硅中的碳溶液中析出,并優(yōu)先形成小的β-SiC晶體隨機分布在硅基體中的局部區(qū)域, 以前被碳纖維占據(jù)。這與我們在圖8a中觀察到的結果一致。按照典型的溶出-沉淀反應機理,在孔壁結構上觀察到CCF溶解-沉淀后形成的凹槽和細粒SiC顆粒。圖8b顯示CCF的外層由微米級的β-SiC顆粒組成。帶有熱解碳保護層的CCF邊緣硅化,外層熱解碳優(yōu)先與硅反應形成β-SiC層,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CCF原有的形貌。邊緣硅化CCF失去了一些性能,表現(xiàn)出脆性特征。相比之下,具有SiC界面和熱解碳雙重保護的CCF的形貌和結構完整,有效地避免了熔融硅的侵蝕。
640-8.jpg (71.09 KB, 下載次數(shù): 92)
下載附件
2024-1-19 09:26 上傳
物理性能 圖9顯示了有或沒有保護的CCF/SiC復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圖9a和b顯示了CCF/SiC復合材料彎曲強度和斷裂韌性的測試標準。CCF/SiC復合材料的“SiC界面+熱解碳”雙重保護,顯著提高了力學性能。如圖9d和e所示,在裂紋擴散過程中,CCF的拔出和脫粘增強了能量吸收,導致CCF/SiC復合材料的韌性顯著提高。斷裂韌性從2.7 MPa m提高到3.5 MPa m1/2三點彎曲試驗顯示,彎曲強度從140.8 MPa提高到265.2 MPa。此外,CCF/SiC復合材料的堆積密度從2.67 g/cm增加到2.76 g/cm3同時保持基本相同的表觀孔隙率水平。這種改善可歸因于二次SiC百分比的增加和游離硅含量的降低。與熱解碳保護相比,在雙重保護機制下,堆積密度略有降低,表觀孔隙率略有增加。在RMI過程中,外部熱解碳層優(yōu)先與熔融硅反應形成SiC層。碳化硅層不能完全阻擋熔融硅和碳纖維之間的接觸。因此,一些碳纖維繼續(xù)溶解在熔融硅中形成SiC。與熱解碳保護相比,具有雙重保護的CCF/SiC復合材料減少了熔融硅對碳纖維的侵蝕,使得碳纖維在復合材料基體中的體積比更大,導致其堆積密度略有下降,而孔隙率則略微增加了0.02 %,這可能是由于基體中碳纖維被拉出時形成了微小的孔隙。
640-9.jpg (46.25 KB, 下載次數(shù): 83)
下載附件
2024-1-19 09:26 上傳
采用SLS結合雙重保護機制成功制備了高性能復雜結構CCF/SiC復合材料,其中SiC界面避免了熔融硅對CCF的侵蝕,而熱解碳層產(chǎn)生的β-SiC阻礙了熔融硅的滲透。CCF/SiC復合材料內(nèi)部的CCF保留了其高強度和高模量特性,并發(fā)揮了增韌作用。研究重點評估了“碳化硅界面+熱解碳”雙重保護對表觀孔隙率、堆積密度、物相組成、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的影響,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一)熔融硅侵蝕CCF的結構并生成細晶粒的β-SiC,然后隨著反應的繼續(xù),SiC晶粒連接并生長。CCF與熔融硅之間的反應遵循典型的溶解-沉淀機制。
(二)熱解碳的引入可以與硅反應生成β-SiC,從而阻止熔融硅對CCF的侵蝕。此外,基質(zhì)中的游離硅含量也降低了。
(三)雙重保護機制下的CCF保持了其規(guī)則和完整的形貌,增韌機制包括纖維拔出和纖維脫粘,共同導致CCF/SiC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得到實質(zhì)性改善。
綜上所述,SiC界面和熱解碳的雙重保護成功地避免了CCF/SiC復合材料RMI過程中熔融硅對CCF的侵蝕。這些CCF/SiC復合材料在各行各業(yè)的高性能應用中具有廣闊的前景。CCF的雙重保護機制為設計和開發(fā)具有優(yōu)越性能和增強性能的先進SiC基復合材料開辟了新的可能性。
【相關論文】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high-performance CCF/SiC composites under dual protection
【相關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ceramint.2024.0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