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三角G60激光聯(lián)盟
導讀:針對海洋工程裝備的原位修復重大需求,東南大學孫桂芳教授團隊將陸上的激光金屬沉積技術(定向能量沉積技術之一)拓展至水下環(huán)境,成功實現(xiàn)0~35 m水深(0.01~0.35 MPa)處受損海工裝備的原位修復。
針對海洋工程裝備的原位修復重大需求,東南大學孫桂芳教授團隊將陸上的激光金屬沉積技術(定向能量沉積技術之一)拓展至水下環(huán)境,成功實現(xiàn)0~35 m水深(0.01~0.35 MPa)處受損海工裝備的原位修復。搭建了水下激光直接金屬沉積技術(Underwater laser direct metal deposition, UDMD)的裝備集成制造、研究了水下環(huán)境對原位修復成型性能的影響機制。本文基于三種典型的海工用鋼,針對UDMD技術所存在的共性及個性基礎問題分別進行了討論。研究成果表明水下環(huán)境對修復試樣的微觀組織演變、相析出、元素分布有顯著影響。水下修復試樣的綜合力學性能與陸上修復試樣的相當甚至更優(yōu)。本研究奠定了直接金屬沉積技術在海洋工程領域應用的基礎,同時為水下修復技術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備選方案。
1. 背景
海洋工程裝備經(jīng)常遭受表面損傷從而導致結構件發(fā)生難以預料的損壞,開展受損部件的水下原位修復可極大地提高海工裝備服役壽命。為應對現(xiàn)有水下原位修復所面臨的高成本、低效率、修復質量差等系列問題,本課題組提出基于送粉式的水下局部干法直接金屬沉積技術,該技術可高效、高柔性、高質量、低成本地實現(xiàn)海工用鋼的水下原位修復。
2. UDMD實驗
如圖1所示,UDMD系統(tǒng)主要包括:激光器、激光熔覆頭、壓力容器、空壓機及其它配套設備。在密封的壓力容器內開展UDMD實驗,通過向壓力容器內注入壓縮空氣模擬水下壓力環(huán)境;诎惭b在熔覆頭上的排水罩,實現(xiàn)沉積區(qū)域穩(wěn)定的局部干區(qū);谒逻\動平臺,實現(xiàn)熔覆頭的空間三維運動。設計掃描軌跡實現(xiàn)受損區(qū)域的高效快速修復。
640.jpeg (90.6 KB, 下載次數(shù): 104)
下載附件
2022-11-27 13:42 上傳
圖1 (a) UDMD設備示意圖, (b) 模擬損傷區(qū)域的基板, (c) 球形粉末作為填充材料, (d) 同軸相機拍攝的實時熔池形貌。
3. 共性基礎問題
3.1 水下環(huán)境
水下環(huán)境對熔池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1)水下高壓環(huán)境壓力壓縮熔池表面。(2)水環(huán)境對基板的強制冷卻,提高熔池的冷卻速率。(3)采用大流量的送粉氣、保護氣和載氣以保證較高的成型,但大流量氣體會進一步加快熔池散熱,提升冷卻速率。(4)修復后的沉積層直接暴露于水環(huán)境中,水的淬冷作用會使凝固組織快速冷卻。
640-1.jpeg (60.06 KB, 下載次數(shù): 108)
下載附件
2022-11-27 13:42 上傳
圖2 陸上水下激光直接金屬沉積修復過程散熱邊界條件對比圖。(a)水下。(b)陸上
640-2.jpeg (74.22 KB, 下載次數(shù): 116)
下載附件
2022-11-27 13:42 上傳
圖3 陸上水下激光直接金屬沉積過程示意圖。(a,b)陸上;(c,d)水下。
3.2 溫度歷程
有限元仿真和實際熱電偶測量結果表明:水下環(huán)境更有利于熔池散熱,降低了水下修復試樣的熱積累,并且水下熔池尺寸稍小于陸上熔池尺寸。
3.3 熔池對流
在水下高壓環(huán)境及局部干區(qū)內增強的氣體雙重作用下,水下環(huán)境中產生的熔池被壓縮并趨于扁平化。此外,在氣流的作用下熔池內的Marangoni對流得到加強,從而改善了熔池內元素偏析及組織不均勻性等問題。
640-3.jpeg (30.85 KB, 下載次數(shù): 126)
下載附件
2022-11-27 13:42 上傳
圖4 陸上水下熔池對流對比,(a-c)陸上,(d-f)水下環(huán)境
3.4 凝固組織尺寸
在水下激光直接金屬沉積過程中,水對基板的激冷作用及局部干區(qū)內大氣流加快熔池散熱,故水下熔池內的冷卻速率較陸上中會有大幅提升,從而細化晶粒,提高位錯密度。
640.png (638.87 KB, 下載次數(shù): 115)
下載附件
2022-11-27 13:42 上傳
圖5 陸上水下凝固組織晶粒尺寸對比,(a-c)水下環(huán)境,(d-f)陸上環(huán)境
3.5 高壓氮化
在氮氣保護氛圍下開展水下激光直接能量沉積修復,水下高壓環(huán)境提高了熔池內氮的溶解度和沉積層的氮含量。
4 個性基礎問題
4.1 水下HNS修復
4.1.1 水下環(huán)境對IHT效應的影響
水對基板的強制冷卻作用不利于水下修復試樣的熱積累,從而顯著降低了沉積層間的本征熱處理效應(IHT)。修復完成后沉積材料暴露在水環(huán)境中,水的淬冷作用減少了修復區(qū)域的高溫(1000 ℃-600 ℃)持續(xù)時間。
640-4.jpeg (40.21 KB, 下載次數(shù): 117)
下載附件
2022-11-27 13:42 上傳
圖6 陸上及水下試樣的熱積累及高溫持續(xù)時間對比結果
4.1.2 水下環(huán)境對HNS修復試樣微觀組織的影響
與陸上試樣相比,水下環(huán)境造成的高冷卻促進了修復試樣中富Cr碳化物析出。不同沉積層間的IHT效應及冷卻過程中所帶來的高溫持續(xù)時間差異直接影響了層間碳化物形貌及含量。陸上試樣在緩慢空冷過程中促進了不穩(wěn)定的奧氏體轉變?yōu)殍F素體和晶內層片狀碳化物。此外,水下環(huán)境中增大的環(huán)境壓力提升了氮在熔池中的溶解度從而降低了層錯能,導致水下試樣中孿晶和層錯的出現(xiàn)。
640-5.jpeg (74.47 KB, 下載次數(shù): 124)
下載附件
2022-11-27 13:42 上傳
圖7 陸上及水下試樣不同沉積層間微觀組織對比
640-6.jpeg (65.71 KB, 下載次數(shù): 106)
下載附件
2022-11-27 13:42 上傳
圖8 陸上及水下試樣的微觀組織演變對比結果
4.1.2 水下環(huán)境對HNS修復試樣力學性能的影響
水冷效應細化了水下試樣中的碳化物,其對沖擊韌性的負面影響稍有改善,配合細晶強化的正面影響,故水下試樣的沖擊韌性稍好于陸上試樣。雖然修復試樣是奧氏體基體,但試樣內部普遍存在的碳化物使得沖擊韌性顯著弱于同類產品。富Cr碳化物的析出弱化了奧氏體基體的固溶強化,高的能量輸入抑制碳化物析出,使更多的Cr固溶在基體中,在位錯強化有所減弱的情況下仍帶來了更高的拉伸強度,優(yōu)于同類產品。
640-7.jpeg (25.67 KB, 下載次數(shù): 112)
下載附件
2022-11-27 13:42 上傳
圖9 陸上及水下試樣的力學性能對比結果
4.2 NV E690鋼修復方面
4.2.1 水下環(huán)境對NV E690鋼修復試樣微觀組織的影響
與陸上DMD修復試樣相比,水的淬火效應提高了UDMD試樣的位錯密度,高冷卻速率抑制了板條馬氏體向回火馬氏體的轉變,降低了沉積層的本征熱處理效應(IHT)。此外,在0.35 MPa壓力下,在沉積層中發(fā)現(xiàn)(Ti, V)N納米顆粒的析出。
640-8.jpeg (47.04 KB, 下載次數(shù): 112)
下載附件
2022-11-27 13:42 上傳
圖10 微觀組織形貌
4.2.2 NV E690鋼修復試樣內(Ti, V)N 顆粒的析出動力學分析
水下環(huán)境的高壓氮化導致NV E690鋼沉積層內溶解的氮含量是陸上試樣的2倍左右,這導致了由TiN和VN互溶而形成的(Ti, V)N納米顆粒的析出。理論計算表明,VN在先析出的TiN顆粒上形核,最終形成(Ti, V)N顆粒。此外,(Ti, V)N顆粒因具有極高的溶解溫度和極低的粗化速率而呈現(xiàn)出高度熱穩(wěn)定性。
640-9.jpeg (25.66 KB, 下載次數(shù): 99)
下載附件
2022-11-27 13:42 上傳
圖11 氮在液相熔池中的溶解度及TiN和VN析出動力學計算結果
640-10.jpeg (21.48 KB, 下載次數(shù): 132)
下載附件
2022-11-27 13:42 上傳
圖12 (Ti, V)N顆粒的析出過程及強化機理
4.2.3 水下環(huán)境對NV E690鋼修復試樣力學性能的影響
與陸上DMD修復樣品相比,水的淬火作用導致UDMD修復樣品具有較高的硬度。所有樣品在常溫下均為韌性拉伸斷裂,此外,當水下環(huán)境壓力P ≤ 25MPa時,UDMD試樣拉伸斷裂于修復區(qū),試樣的拉伸性能和低溫沖擊性能與水下環(huán)境壓力之間沒有明顯的關系。當P = 0.35 MPa時, 加壓氮化析出的熱穩(wěn)定的(Ti, V)N顆粒強化了修復區(qū),UDMD修復試樣拉伸斷裂于母材。
640-11.jpeg (43.88 KB, 下載次數(shù): 102)
下載附件
2022-11-27 13:42 上傳
圖 13 陸上修復試樣和水下修復試樣的拉伸性能
4.3 HSLA-100鋼修復方面
4.3.1 水下環(huán)境對HSLA-100鋼修復試樣微觀組織的影響
EBSD分析表明水下樣品的初生奧氏體邊界較為模糊,水下樣品的初生奧氏體尺寸小于陸上樣品的初生奧氏體尺寸,水下樣品中的馬氏體板條塊體較為明顯。而陸上樣品內的初生奧氏體晶粒中產生了孿生相關關系變體對(V1/V2)。轉變后的孿晶馬氏體與初生的奧氏體晶粒保持Kurdjumov-Sachs取向關系。
640-12.jpeg (34.36 KB, 下載次數(shù): 112)
下載附件
2022-11-27 13:42 上傳
圖14 (a, b)水下微觀組織形貌,(c, d)陸上微觀組織形貌
4.3.2 水下環(huán)境對HSLA-100鋼納米Cu析出動力學影響
水下試樣馬氏體板條內部分布有大量的ε-Cu納米析出相,這些析出相的等效直徑約為12.2 ± 3.0 nm。邊界處的ε-Cu納米析出相的長軸平行于邊界,而板條內部為隨機取向。陸上沉積試樣組織內部同樣有ε-Cu納米析出,這些析出相外觀為近似球形,邊界較為模糊,尺寸略大于水下試樣的析出相尺寸。
640-13.jpeg (32.45 KB, 下載次數(shù): 124)
下載附件
2022-11-27 13:42 上傳
圖 15 水下修復試樣和陸上修復試樣的納米Cu析出特征對比
4.3.3 水下環(huán)境對HSLA-100鋼修復試樣力學性能的影響
水下沉積試樣的平均顯微硬度高于陸上沉積試樣,這主要是由于水下沉積試樣具有較細的板條組織、較高的位錯密度和較多的納米析出相造成的。而陸上沉積試樣由于較慢的散熱速率造成組織發(fā)生自回火,降低了晶內缺陷密度,因而降低了顯微硬度。
水下30 m沉積試樣均斷裂在基體上,說明修復區(qū)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良好的冶金結合性,能夠滿足焊接件的要求;w斷裂處斷口主要由韌窩組成,表明基體區(qū)域為韌性斷裂。陸上沉積試樣斷裂在熱影響區(qū),一方面是由于自回火作用導致修復區(qū)的硬度和機械強度較低,另一方面是較大的熱輸入導致熱影響區(qū)的組織較為粗大。
5. UDMD修復數(shù)據(jù)匯總
UDMD修復和DMD修復后各種海工材料的力學性能相當,雖然低溫沖擊韌性略有降低,但是針對海工鋼材,都可以滿足ISO 16834:2006 標準規(guī)定-40 ℃沖擊韌性不低于27 J的要求。
640-1.png (25.84 KB, 下載次數(shù): 100)
下載附件
2022-11-27 13:42 上傳
6. 啟示
本研究將傳統(tǒng)的陸上DMD技術拓展至水下環(huán)境,基于送粉式的水下激光直接金屬沉積技術(UDMD),開展了針對不同海工鋼的水下原位修復實驗。研究結果揭示了水下環(huán)境對熔池傳熱、傳質及元素分布的影響機理。闡明了水下沉積工藝-組織-力學性能關聯(lián)機制。此外,首次將傳統(tǒng)的加壓氮化理論應用于水下原位修復領域,為在后續(xù)大水深原位沉積高氮沉積層提供了理論基礎。本研究所作工作可為水下激光加工提供理論依據(jù)及數(shù)據(jù)基礎。
本文由由孫桂芳團隊供稿。
課題組在水下直接金屬沉積領域已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1)MZ Chen, K Yang, ZD Wang, SB Wang, EK Wu, ZH Ni, JZ Lu, GF Sun*. Underwater las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of NV E690 steel. 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 2022, in press.
(2)K Yang, MZ Chen, ZD Wang, SB Wang, Y Lu, ZH Ni, GF Sun*. Evolutions o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high nitrogen steel repaired by underwat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technique.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022, 857: 144077.
(3)SB Wang, ZD Wang, K Yang, MZ Chen, EK Wu, ZH Ni, GF Sun*. Investigation of on-site repair of 18Ni300 by underwater laser direct metal deposition techniqu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22, 80: 909-919.
(4)EK Wu, ZD Wang, K Yang, MZ Chen, SB Wang, Y Lu, ZH Ni, GF Su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nderwater laser deposition remanufactured 316LN stainless steel at a pressure of 0.3 MPa. 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2022, 155: 108394.
(5)ZD Wang, K Yang, MZ Chen, Y Lu, SB Wang, EK Wu, KD Bi, ZH Ni, GF Sun*. High-quality remanufacturing of HSLA-100 steel through the underwat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in an underwater hyperbaric environment.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22, 437, 128370.
(6)ZD Wang, SB Wang, K Yang, MZ Chen, KD Bi, ZH Ni, GF Sun*. In-situ SEM investigation on the fatigue behavior of Ti-6Al-4V ELI fabricated by the powder-blown underwat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technique.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022, 838: 142783.
(7)GF Sun*, ZD Wang, Y Lu, MZ Chen, K Yang, ZH Ni. Underwater laser welding/cladding for high-performance repair of marine metal materials: a review.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22, 35:5.
(8)ZD Wang, K Yang, MZ Chen, Y Lu, KD Bi, GF Sun*, ZH Ni. Investig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6Al-4V repaired by the powder-blown underwat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technique.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022, 831: 142186.
(9)ZD Wang, GF Sun*, MZ Chen, Y Lu, SB Zhang, HF Lan, KD Bi, ZH Ni*. Investigation of the underwater las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technique for the on-site repair of HSLA-100 steel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2021, 39: 101884.
(10)ZD Wang, GF Sun*, Y Lu, MZ Chen, HF Lan, KD Bi, ZH Ni*. High-performance Ti-6Al-4V with graded microstructure and superior properties fabricated by powder feeding underwater laser metal deposition.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21, 408: 126778 (S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