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N航空航天和Saab(薩博)正在慶祝3D打印用于制造一年的合作。 GKN和Saab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已經帶來了明顯的效果,現在Saab飛機上飛行的通過3D打印來完成的零件已經獲得了批量交付和認證。
7IrG-fyhneam4032996.jpg (36.15 KB, 下載次數: 89)
下載附件
2017-6-29 16:47 上傳
GKN與Saab的合作主要圍繞著金屬粉末床技術,這些零件是從GKN英國Filton 增材制造 卓越中心提供的。GKN航空航天和Saab計劃進一步發(fā)展雙方的合作,將通過引入新的材料和設計來推動打破當前3D打印的界限,同時持續(xù)降低生產周期和成本。
GKN Filton增材制造卓越中心擁有12臺增材制造設備,這里的設備被劃分為三個單元,其中兩個單元為EBM設備,第三個單元為SLM 設備。第一個單元的EBM設備主要用作研究用途,用來研究工藝參數與隨之產生的微結構和性能控制。這些信息的分析結果將用于設置第二個單元中設備的工藝參數,繼而進行鈦合金零部件的小批量生產。除了增材制造設備,Filton增材制造卓越中心還設有材料實驗室,對粉末材料的特征、質量進行測試和控制。
GKN Filton的設備和材料主要服務于鈦合金和鎳基合金零部件的制造。通過增材制造技術,GEN Filton中心為復雜零部件的制造有效節(jié)約了成本,同時還通過制造集成式的零部件和結構優(yōu)化的零部件提高了產品性能,產品性能的提升體現為對飛機性能的提升以及降低能源消耗的成本。
此外,高分子塑料的增材制造也是由GKN Filton增材制造卓越中心負責推進的。GKN的塑料類產品的增材制造技術包括選擇性激光燒結(SLS)和 FDM (熔融沉積)兩種技術。SLS技術的打印材料主要為尼龍粉末,FDM的打印材料則包括多種熱塑性塑料絲材。兩種工藝均用于模具制造和快速原型。
GKN航空航天公司歐洲和中國航空結構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John Pritchard表示:“Saab是GKN的長期重要客戶,與他們合作, 3D打印技術 已經成為兩家公司合作的成功聚焦點。從歷史上看,增材制造的挑戰(zhàn)是將其從理論轉化為生產:在主要平臺上完全認證和飛行。而GKN和Sabb現在已經走過了這個階段 – 3D打印真正成為增材制造技術用于制造,這將在飛越世界各地的飛機零件是通過3D打印而制造出來的得到很好的體現。”
GKN是全球性的工程服務公司,包括航空航天、汽車傳動系統(tǒng)、粉末冶金和地面特種車輛四大業(yè)務板塊。通過多次收購,GKN航空航天業(yè)務板塊逐漸建立起世界級的服務能力。
圍繞著強大的航空航天業(yè)務版圖,GKN打造了三個增材制造卓越中心:GKN美國辛辛那提增材制造卓越中心,GKN 瑞典Trollh?tten增材制造卓越中心,GKN英國Filton增材制造卓越中心。 GKN通過增材制造中心將集團內部的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增材制造及材料研發(fā)的能力進行整合,推進增材制造技術在航空制造業(yè)務中的應用。
Zfno-fyhneam4033026.jpg (26.01 KB, 下載次數: 86)
下載附件
2017-6-29 16:47 上傳
從空氣動力學歷史來說,瑞典薩博的地位遠遠超出普通人的想象之外,他們是一個大時代的開創(chuàng)者。薩博在上世紀60年代通過Saab-37飛機實現的近距耦合能力,實現了對脫體漩渦的利用。這是人類航空史上的第二個使用流型,也是今天所有高性能戰(zhàn)斗機的設計基礎;自F-16開始的所有高性能先進戰(zhàn)斗機,無論其設計上采用的是邊條還是鴨翼又或者是其它類型的渦流發(fā)生器,概不例外。
當談到軍事用途的3D打印,這是一個持續(xù)保持突破性應用發(fā)生的領域。在美國,軍事上的每一個分支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3D打印,其他國家無論是英國和以色列軍隊都在探索3D打印技術。以色列在3D打印無人機,而英國則從一艘軍艦發(fā)射了一個3D打印的無人機。隨著技術的進步,新的應用程序的出現,這種趨勢將繼續(xù)擴大。
Alenia Aermacchi-芬梅卡尼卡的意大利航空公司的子公司,2015年已成功地在C-27J戰(zhàn)場軍用運輸機上進行了第一次飛行試驗,其中,新設計的翼梢小翼中的一些組件是由3D打印出來的。
C-27J Spartan的戰(zhàn)術運輸機的翼尖延伸,以改進飛機的飛行性能,小翼增加升阻比,可以延長C-27J飛機之間的性能差距和提高競爭實力。小翼額外的性能好處包括增加耐力,提高有效載荷范圍,并降低運營成本。
3D打印改變這樣的飛機關鍵部件設計制造,預示著未來飛機在安全性和效率方面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無論是民用還是軍事用途。因為這些部分3D打印的翼梢小翼飛行試驗的成功,Alenia計劃在其他的機型上也將進行相關的開發(fā)試驗。
我國殲31用了大量3D激光打印部件,其中包括鈦翼樑。與F35相比,殲31用了兩個更小的俄羅斯RD33引擎,這樣殲31的機身就比F35更扁平,具有顯著的空中優(yōu)勢,因為更扁平的機身意味武器艙更小,不過負擔減小也會提高燃料效率和速度。殲31也許能夠在翼下攜帶鷹擊12反艦導彈,不過要付出不能隱形的代價。
相關專家指出,3D打印技術不只是產業(yè)增效器,更是軍事創(chuàng)新的平臺。該技術在社會上培育了“創(chuàng)客”一族,開辟DIY創(chuàng)新模式,極大地激發(fā)了人們的創(chuàng)新潛能。在戰(zhàn)場上,“創(chuàng)客”也將成為主導戰(zhàn)爭成敗的主體之一。誰將3D打印技術的潛在價值運用到極致,誰將更可能贏得未來戰(zhàn)爭。
來源:太平洋電腦網
|
上一篇:3D打印技術現在可以造橋了,而且是鋼筋混凝土橋下一篇:【免費下載】最新3D打印安全性研究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