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紀豹、王玲
來源:機械制造系統(tǒng)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研究背景:
通過模擬自然界中珍珠層、鱷魚皮、烏龜殼等結構可制備多材料復合結構,能夠克服均質(zhì)材料性能折中效應,有效提高材料力學性能。目前眾多學者對自然界中復合材料進行仿生材料制備來改善現(xiàn)有的材料屬性和功能。而3D打印技術可根據(jù)材料分布需求,通過多噴頭打印實現(xiàn)多材料的分區(qū)打印,為仿生結構的制備提供了新的制備途徑。本文基于Voronoi單元對珍珠貝結構建模,并使用多噴頭打印機制備不同結構的珍珠層結構,并對其能量吸收、材料界面結合等性能進行研究。
模型建立:
復合材料每層設計為Voronoi單元圖案來模擬珍珠貝結構中相鄰薄片的排列,在所建立模型中通過隨機分配種子生成Voronoi單元圖案,通過控制模型參數(shù)控制Voronoi單元圖案中的形狀和尺寸,最終得到不同類型的珍珠貝結構,將每層結構設置為不同的Voronoi單元圖案,得到最終的珍珠貝三維結構,如圖1-c、1-d所示。
Jietu20200304-102024.jpg (80.29 KB, 下載次數(shù): 273)
下載附件
2020-3-4 10:21 上傳
Jietu20200304-102031.jpg (44.16 KB, 下載次數(shù): 274)
下載附件
2020-3-4 10:21 上傳
圖1.通過不規(guī)則排列種子產(chǎn)生Voronoi單元 所生成的Voronoi單元存在較小的邊界,如果邊界小于或者等于打印噴嘴直徑,這種段邊界在3D制備過程中會降低復合材料的成型質(zhì)量,因此對所生成Voronoi單元進行修正,通過刪除短邊界、合并相臨邊、延伸相臨邊的方式修正Voronoi單元,具體操作如圖2所示。
pic1085.png (65.92 KB, 下載次數(shù): 289)
下載附件
2020-3-4 10:17 上傳
圖2.對于所建立模型及短邊的簡化示意圖 3D打印珍珠貝結構:
基于熔融沉積打印工藝,使用多噴頭打印機制備珍珠貝結構,基體材料為PLA,TPU材料,噴嘴直徑0.4mm,PLA打印溫度為210℃,TPU打印溫度222℃,PLA和TPU打印速度分別為20mm/s和10mm/s,為保證PLA與打印底板的穩(wěn)固粘結,在第一層打印PLA打印溫度提高至225℃,底板溫度為75℃,制備不同單元結構的120mm×15mm×7mm三點彎曲樣件,如圖3所示,其中圖3-a為單一的PLA材料的均質(zhì)結構,圖3-b沒有使用Voronoi單元的V型夾層結構,圖3-c、3-d、3-e為不同尺寸Voronoi單元結構。
Jietu20200304-102043.jpg (124.36 KB, 下載次數(shù): 269)
下載附件
2020-3-4 10:21 上傳
Jietu20200304-102051.jpg (14.58 KB, 下載次數(shù): 247)
下載附件
2020-3-4 10:21 上傳
圖3 制備不同類型的珍珠貝結構 評估不同結構的能量吸收能力:
樣件1在較小的位移下?lián)碛休^大的載荷,樣件2-1和2-2具有不同的力位移曲線,說明樣件2這種結構的力學性能與施加載荷的位置有關,在樣件3到5中,樣件5擁有最大的彎曲載荷,而樣件3和樣件4因PLA在彎曲過程中不能起到較大的作用造成其彎曲載荷較小,簡而言之,樣件3、4為力學性能相當于一種強度較低的均質(zhì)材料,在所研究結構中能量吸收評價中,樣件5的能量吸收能力最好。
Jietu20200304-102057.jpg (46.35 KB, 下載次數(shù): 269)
下載附件
2020-3-4 10:21 上傳
Jietu20200304-102102.jpg (58.46 KB, 下載次數(shù): 269)
下載附件
2020-3-4 10:21 上傳
Jietu20200304-102106.jpg (39.51 KB, 下載次數(shù): 279)
下載附件
2020-3-4 10:21 上傳
圖 4 能量吸收測試方式及結果 測試材料界面連接強度:
通過拉伸測試測量PLA與TPU材料界面結合強度,同時建立材料界面強度有限元模型模擬材料界面結合失效過程,最終實驗結果與有限元模擬結果近似,如圖5所示。
Jietu20200304-102111.jpg (24.73 KB, 下載次數(shù): 287)
下載附件
2020-3-4 10:21 上傳
圖5 材料界面連接強度測試 評價:
通過熔融沉積打印的方式制備了多種珍珠貝仿生結構,并對所生成Voronoi單元進行修正改善了打印結構質(zhì)量,通過三點彎曲測試發(fā)現(xiàn)珍珠貝結構降低了材料強度而提高材料的延展性能,通過拉伸測試研究了PLA和TPU界面結合強度,并建立材料界面的結合的有限元模型,有限元結果與實驗結果相一致,在未來的研究中,可進一步通過3D打印的方式制備更為復雜的仿生復合材料,以提高材料力學性能。
參考文獻:
Ko, Kwonhwan, Jin, Suyeong, Lee, Sang Eon,et al. Bio-inspired bimaterial composite patterned using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J].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