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軟熊 于 2017-5-31 15:01 編輯
目前人類太空探索所需要的航天器、衛(wèi)星等設備是在地球中進行制造,然后由火箭送入太空中的,所以航天設備的體積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火箭內部空間和運載能力的限制。
122624y35lw5e5wtzt0lnb.jpg (47.99 KB, 下載次數: 111)
下載附件
2017-5-31 15:00 上傳
那么,是否可以換一種思路,將原材料和生產設備送入太空中,在太空中進行按需生產呢? Made In Space公司正致力于將這一切變?yōu)楝F(xiàn)實,Made In Space已經和NASA合作,通過一臺特殊的零重力3D打印機在國際空間站中制造了一個扳手,F(xiàn)在,Made In Space 又有了新的太空制造計劃——研發(fā)一臺形似蜘蛛的太空制造設備Archinaut,該設備集成了3D打印機和機械臂。
Made In Space正在與航天機構合作進行Archinaut設備的開發(fā)工作,Made In Space的愿景是通過設備中集成的3D打印機與自動化機械臂,在太空軌道上直接進行航天器零部件的制造和裝配。
madeinspace_1.jpg (36.91 KB, 下載次數: 90)
下載附件
2017-5-31 14:50 上傳
Made In Space公司表示,如果在地球上制造航天器,航天器上的結構需要被折疊起來,等到送入太空之后再展開。Archinaut具有的一個優(yōu)勢是直接在太空中進行制造,無需折疊。在打印材料足夠充分的情況下,可以制造出非常大的航天器。這種太空直接制造的方式,也減少了對航空器進行“空間優(yōu)化”的需求,實現(xiàn)全新的航天器設計,同時減少太空發(fā)射的成本。未來,Archinaut也可以用于制造和裝配衛(wèi)星中需要升級的零部件。
madeinspace_2.jpg (53.01 KB, 下載次數: 103)
下載附件
2017-5-31 14:50 上傳
Made In Space需要對Archinaut原型設備進行研究、測試以及再測試,找出在太空環(huán)境中制造航天器及衛(wèi)星零件的理想方法。NASA的Ames 研究中心正在驗證不同的方式,同時將零重力3D打印機在國際空間站上的3D打印樣品分析納入到實驗中,機械臂即將加入到測試環(huán)節(jié)中。這些工作是研發(fā)的第一階段,第二個階段將要實現(xiàn)哪些目標目前尚未明確,測試工作應該是圍繞著通過Archinaut原型設備制造出一個小型的結構。
Made in Space的 CEO Andrew Rush 對于這個太空制造計劃充滿信心,他樂觀的認為,未來Archinaut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例如可以在太空中制造出一個巨大的太空望遠鏡,替代目前通過火箭發(fā)射到太空中的望遠鏡,目前的太空望遠鏡尺寸受到了火箭的限制。
3D科學谷了解到,推進太空制造計劃的機構不止是Made In Space 一家,在NASA的資助下,Tethers Unlimited 公司也在研發(fā)太空制造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的原理是利用蜘蛛形機器人在太空中集成大型空間結構。“蜘蛛制造”的概念核心也是一個多臂機器人,該機器人在太空中從一個“噴絲器”排出并熔合碳纖維條,像地球上織網的蜘蛛一樣沿著桁架網絡爬動,最終對這些組件進行集成,制造出整個物體。
來源:3D科學谷
延伸閱讀:
3D打印已經開始影響外太空,對知識產權制度的挑戰(zhàn)
|
上一篇:山西省首例3D打印保膝截骨手術取得成功下一篇:3D打印獎杯將亮相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軟件之夜”
|